本報記者 梁裕 深圳報道
目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通常來說都由上市公司自己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據Wind數據統計,在2010年的創業板年報上,上百家公司僅康芝藥業一家被出示“強調意見”,其余公司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
然而,在創業板開板至今的兩年時間里,未上市的新股公司丑聞頻現,已上市的業績變臉,似乎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許多投資者的心態也從最開始的憤怒和不滿變得逐漸麻木。在創業板退市標準發出的今天,財務制度對創業板的考問也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令人眼饞的蛋糕
據統計,截至11月3日,年內成功登陸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共有251家,其中登陸A股主板市場的僅有35家,占總比例的13.94%;登陸中小板市場的上市公司有95家,占總比例的37.85%;余下的121家公司均為創業板企業,占總比例的48.21%。
不難發現,如今的創業板企業的IPO速度已經成為了市場上發審最快的板塊,其數量接近了中小板與主板兩者的總和。
對于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事務所來說,面對如此之大的一塊蛋糕,又怎能不為之眼紅。
可以想象創業板催富的不僅是公司股東、高管和保薦機構,作為給公司進行審計的事務所,其利潤也非常之豐厚。
“會計師事務所具體盈利多少我們沒辦法一概而論。”某國外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員告訴記者,“我以普華永道為例,他們在收取費用的時候每年都是以億來計,但同時他們甚至可能是不盈利的,因為他們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可能會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
創業板的業績變臉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如南都電源、華平股份等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上述變臉企業當中,素有“變臉王”之稱的南都電源,在審計花錢上一樣可以稱王稱霸,其IPO過程中的審計、驗資費用,就花掉了405萬元。
南都電源進行審計工作的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在整個創業板上承接了近20單的業務,從承接創業板的數量上來看,僅次于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位列第二。在其承接的創業板項目當中,包括南都電源、華伍股份、九州電器、同花順等六家企業在內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業績即開始發生變臉。
據了解,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有一個國家規定的基本定價,但主要是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名氣、上市公司規模以及經營狀況來議價。上述審計員稱,“以一個發行3000萬股的創業板為例,除第一年的收費會稍微高一些外,其余時間的審計費用應該維持在50萬至100萬元以內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
反觀如今一些業績變臉的創業板企業,卻反而要收取高額的審計費用,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新規則VS“潛規則”
根據目前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目前創業板涉及到財務審計方面的主要退市條件有:凈資產為負、審計報告為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未改正財務會計報告中的重大差錯或虛假記載三項。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官方資料顯示,目前擁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的會計師事務所共有55家,而上市公司在選取會計師事務所的時候,必須要從上述55家具有從業資格的事務所中進行挑選。
在這當中,參與創業板IPO的有39家。其中排在前十的立信、天健、中瑞岳華等會計師事務所瓜分了創業板審計近六成的份額。國外著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僅拿下了創業板的兩個業務。
“我覺得‘四大’沒有參與創業板IPO審計的原因,就像上面說的,‘四大’足夠專業和正規,但收費太貴,它的成本也很高,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作為中小型的創業板企業,相信沒有哪個敢說花掉上億元去做審計的,這不現實。”該審計員稱。
他還強調,“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出示審計報告,如果一旦會計師事務所不給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那么只能說明,這個公司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這個時候,上市公司也就只能去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一般來說只要給了足夠的費用,還是有人敢接的,我還沒聽說過有人不敢接的情況。”
創業板相關退市制度的出臺,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目前創業板退市“無法可依”的空白。然而,這些新規則在未來一旦面對“潛規則”的時候,又是否還能像想象中那么站得住腳,則是監管層將面臨的一個新的考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