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謀劃已久、傳聞頗多的IPO。八年潛伏,這也是李友以及其團隊執掌方正的一次終極亮劍。
方正證券順利過會,對于方正集團、對于CEO李友,都是又一次戰略性布局。十年后,以北大[微博]之名,李友似乎又將操控一場升級版的資本游戲。
本報記者 孫勇杰 發自北京
“這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贏就有人輸。”電影《華爾街》中,金融家、操縱者戈登·蓋柯不動聲色地道出資本市場的本質。
輸贏,在中國內地尚顯幼稚的股市里關乎生死,肖建華、唐萬新、魏東、周正毅、張海等曾經的江湖大佬,或隱匿或亡故或剛剛出獄,曾叱咤股市風云的大亨所剩無幾。
只有李友,一個在“莊時代”已然成名的操盤者,依然站在臺前。方正證券日前順利過會,方正集團CEO李友的金融控股集團戰略,終于構架完整。
隱秘的利德科技
“我沒有創造什么,但我擁有”,戈登·蓋柯這句臺詞在方正證券第二大股東,利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利德科技”)的身上得到足夠的驗證。
據方正證券招股書,利德科技成立于1999年,注冊資本為3億元,主業是實業投資和投資咨詢,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凈資產約2.6億,當年虧損約1295萬元。就是這樣一家虧損嚴重的公司,出資1.43億,作為方正證券第二大股東,擁有8.646%的股份。
根據招股書,擬發行15億股。每股0.2713元的收益,按目前平均上市發行市盈率25-26倍保守計算,方正證券此次IPO有望融資100億元左右,以此計算,利德科技持有約4億股的市值將達到約27億元,是其公司目前凈資產的10倍。
蹊蹺的是,一夜暴富、身世諱莫若深的利德科技一直保持沉默,其最終獲益人更是謎團。據招股書,利德科技股東有三家:成都市華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華鼎”)占55.67%;上海鈺越投資有限公司30.33%(下稱“上海鈺越”);上海方融貿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方融”)14.00%。
據工商資料顯示,上海鈺越的股權結構為:成都華鼎33.53%;海泰克貿易發展有限公司34.89%(海泰克正是中國高科參股5.7%的公司,中國高科的大客戶);利德科技31.58%。上海方融的股東結構為:利德科技18%,上海鈺越82%。
上述股權結構顯示,利德科技上述兩家股東的股東組成,均來自于對方或利德科技的交叉持股。“一般公司交叉持股,最為直接的目的就是隱藏實際控制人真實身份。”北京一家投資公司投行部總監表示,同時,各個公司之間可能出現實際出資相互抵消,衍生皮包公司的可能。
同時,利德科技的控股股東成都華鼎,其股東是兩家北京的法人股東:北京沃美科貿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沃美科貿”)出資5950萬元;北京九州泰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九州泰富”)出資4050萬元。
兩家身在北京的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1810萬元和500萬元,其如何出資高達1.67億元,持有利德科技55.67%的股份,招股書以及公開資料中并未顯示。
身世隱秘的利德科技,似乎在刻意掩飾其實際控制人身份,而實際控制人的巨額資金來源,更是不得而知。利德科技背后,同樣擁有一筆并未睡著的金錢,以及一個或者一群戈登·蓋柯一樣的操控者。
上海美寧、華思科投資、鈺越投資,這些跟利德科技有關聯的公司,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是十年前。2001年,這些公司曾被后來多家媒體定性為“張海系”,而今年年初剛剛出獄的張海,曾與李友合作多年,并多次染指方正系。
“李友系”端倪
1996年11月,張海、李友、陳晶或三人共同發起成立了河南心智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河南心智”)。張海持有其中50%的股權,李友及其關聯企業持有其中46%的股權。2001年11月17日,該公司更名為河南方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河南方正”),公司股東也變成了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和河南合信裝飾工程公司(下稱“河南合信”)。其間,張海操盤下的河南方正及其關聯公司,曾對當年出現的方正科技股權之爭作用顯著,并力挺方正集團保住了控股權。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作為回報,方正集團在2001年9月退出上海新延中之后,于10月再次增資進入,不過此時上海新延中的股東中已多了張海系的兩家關聯公司—上海美寧投資和上海鈺越投,而且方正科技的股權也只有18%。同年12月5日,上海新延中受讓中國藍星集團持有的深大通29.84%股權,成為深大通第一大股東,張海系在其中居間接控股地位。
隨后,張海染指的香港中聯系統、中國高科、銀鴿投資、方正科技、飛亞達A、深大通等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詭異走勢,被質疑為莊股痕跡。同時,2001年,仍在方正集團控制之下的中國高科,將上市公司及子公司上海高科房地產持有的上海創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創華”,利德科技前身)52%和10%的股權轉讓給上海美寧投資和上海華思科科技投資兩家民營企業。
同年,方正延中科技(現方正科技)、北大方正科技電腦系統有限公司、上海鈺越增資進入,將中國高科持有利德科技38%的股份進一步稀釋到19%。顯然,作為張海系公司,上海美寧、上海鈺越以及上海華思科在一系列資本輾轉騰挪中,均獲得大量套現離場的機會,也具備積聚財富的可能。
2005年,張海事發,被其定性為操盤者的李友,兩年前已經成功變身方正集團CEO,張海系下屬的一系列公司,帶著資本運作積累的金錢,短期休眠。
只是,資料不會說謊,利德科技背后交叉持股的股東,儼然顯現一個“李友系”的端倪。根據資料,上海華思科于2006年7月將名稱變更為現在的上海方融(利德科技第三大股東)。該公司于2000年設立,發起人股東即是上海創華(利德科技前身),李友擔任了第一任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而隨后上海方融頻繁的股權變更中,河南方正、中國高科河南實業、上海鈺越先后登場。
河南方正其時的法定代表人為余麗。她2003年前后隨李友一起進入方正集團,現為方正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也曾擔任過上海鈺越(原名上海高盛投資)發起設立時法定代表人。
同時,海美寧、華思科投資、鈺越投資之間起到穿針引線作用的公司上海圓融(方正證券第八大股東),直至2007年其法人代表,仍是李友的妻子王超園。另外,方正證券的第十五大股東河南和信新型建材,與當年張海旗下的河南和信名字類似,且至今辦公地址相同,李友團隊重要成員余麗曾擔任公司法人代表,目前公司法人代表仍是其丈夫姚曉峰。
至今,大隱隱于市,隱匿方正集團的李友系,在方正證券IPO這一重大戰略實現之時,出露端倪。
糾結的中國高科
2001年后銷聲匿跡、2011年重入方正集團的中國高科,一直被質疑是方正集團諸多項目的利益輸送方。只是底牌揭開前沒有人看到,它還是與李友團隊關系密切、實際控制人不明的利德科技“合作無間”。
1999年8月成立的利德科技最初是中國高科的控股子公司,其前身叫做上海金西房地產,成立時中國高科占有其90%股份,深圳市高新創投資占10%的股份。自成立起,利德科技就在不停地變更公司名稱、股東和法人代表。在此過程中,方正集團及其多位高管輪番隱現,且與中國高科關系密切。
2000年7月,公司更名為上海創華投資,其時董事長為李友(曾任中國高科執行董事、總裁等職),2001年董事長變更為劉丹旭(2001年,曾任中國高科董秘),其后又經歷數度變更。
2002年12月,中國高科徹底退出利德科技,分別將11%和8%的股份轉讓給了深圳市年富實業及河南凱陸實業。深圳年富實業曾是上海鈺越的發起人股東,河南凱陸實業則更有故事,其前身為河南森威商務有限公司,李友、余麗、高立紅都曾先后擔任過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值得關注的是,高立紅現為武漢葉開泰醫藥科技法定代表人,葉開泰醫藥是西南合成的全資子公司,西南合成的實際控制人則為北大方正集團,其收購整合,李友團隊均曾發揮重要作用。
2003年9月,深圳市康隆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康隆”)將東方時代投資(張海涉及公司)持有的28.24%中國高科股權,分兩次悉數全部受讓完畢,成為中國高科第一大股東。而其中一筆轉讓款的收款方卻由利德科技笑納。
2002年底,東方時代因所謂“履行購銷合作擔保”而將其所持有的中國高科所有股權悉數質押給利德科技。2003年9月深圳康隆受讓東方時代的2660萬股股權,即由受讓方深圳康隆直接將全部股權轉讓款人民幣6118萬元直接支付到利德科技的銀行賬戶上。
而2004年1月8日,中國高科又公告稱,深圳康隆有5000萬元資金交給利德科技進行代理理財業務。
顯然,這一系列利益輸送,是張海涉及公司,從上市公司資本轉手套現的細微操作。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直至去年,已經表面與中國高科擺脫關系的利德科技仍是其第三大客戶,利德科技所貢獻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7.27%,而利德科技控股的海泰克貿易同為中國高科的大客戶,貢獻收入占比為4.03%。
中國高科繁密的利益輸送網,也許僅僅是李友操盤下的方正集團轉型為“金融控股集團”的一個縮影。
一個人的魔方
“我一晚沒睡覺,給王老師寫了封長信,10頁的樣子,就談怎么看待李友的問題。”2002年,秉著“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原則,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邀請李友加盟。
2003年,李友正式擔任方正集團CEO,再次掌握資本權杖,此時,與李友曾有合作的團隊,方中華、馮七評、余麗等已全面進駐方正集團。此后8年,李友低調履行了CEO的職責,即使出面,也僅僅是高談闊論、務虛為主。 然而,其團隊,在北大方正的光環和北大系資本長久積淀的家底上,高效地運轉。
2002年8月,收購浙江證券(方正證券前身);2003年5月,收購蘇州鋼鐵集團;2003年7月,入主西南合成制藥; 10月,整體收購武漢正信投資……集團總資產從2002年的100億迅速膨脹到2003年的213億。雖然,方正集團一度負債高達80%,然而,經歷“莊時代”歷練的李友,憑借北大的無形資產,挺過了莊家大佬面臨的死結—“資金鏈斷裂”。
“巨額利潤是要靠耐心等待的。”隨后,李友操盤下的方正迎來收割的季節。比如,對蘇鋼的收購,在寸土寸金的蘇州占地5000畝;十年前耗資十幾億購進的成套特殊鋼設備一直未使用,但會計報表上已減記資產為零。李友團隊得力干將馮七評操盤期間,收購占盡便宜的蘇鋼,四年曾向蘇州政府上繳15億利稅。
方正證券上市前的整合基石之一泰陽證券,三年前,已經為方正集團帶來20億股權出讓利潤。而此前,已經出售的方正科技PC業務(長期由方中華操盤),轉租宏基套現7000萬美元。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看,李友掌控的方正集團,資本運作堪稱典范。時至今日,已經騰空的方正科技、重新收回的中國高科、固守醫藥行業的西南合成,再加上順利過會的龍頭方正證券,李友掌控的方正旗下再次擁有門類齊全的四家上市公司。
以方正集團旗下龐雜的資本為依托,同時引進瑞士信托、臺灣富邦等外資金融支點,同時掌控4家上市公司的前提下,李友顯然再次擁有了資本運作的巨大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在方正金融控股集團初露端倪之時,也將分享巨額利潤的利德科技這樣的隱秘公司,依然存在種種疑團。
“瘋狂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不斷重復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不同的結果。”電影中的金融家戈登·蓋柯如是說。也許,李友看到的是另外一句話,“話說完了?不,還沒有說完。”
誰的方正
2000年6月,方正集團因人事問題出現困局,時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受命擔任方正集團董事長。其得力助手魏新被北大任命為副董事長,代行董事長職務。
此后,至關重要的上市公司方正科技控股權爭斗中,魏新引入張海和其盟友李友等人控制的凱地系聯手阻擊方正科技元老祝劍秋等人,李友系打下入主方正的基礎。
2003年6月,李友從方正集團下屬公司方正科技被提拔為方正集團執行總裁,李友系開始操縱方正集團改制。2004年6月,最終確立下來的股權結構是:北京大學的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方正集團70%股份;代表管理層的北京招潤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招潤”)持股30%。
北京招潤于2001年5月申請成立,注冊資金一直為1000萬元,目前登記的出資人為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出資560.5萬元,方正集團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李友出資319.2萬元, 方正集團創始元老、董事兼總裁張兆東出資120.3萬元,余麗任該公司經理。
北京招潤除投資方正集團外,并無其他業務,其凈資產一直很少。2005年末總資產1.7億元,凈資產為-390萬元。其后幾年總資產、總負債一直徘徊在6000余萬元,凈資產在250萬元左右。2009年末,其總資產6295萬元,凈資產250余萬元。負債率高達96%。
凈資產250萬元的北京招潤,擁有方正集團60多億元的凈資產(按股權30%計),而以李友為核心的團隊運轉的是總資產550億元的方正資產體系。
2003-2004年,方正集團部分老臣陸續退出,李友帶領的革新派更牢牢掌握了方正集團控制權。李友系以獨特的組合方式逐漸浮出水面。
在現任北大方正集團的董事會和監事會中,李友和他的鄭州航院同學余麗、馮七評、方中華赫然占據了四個席位,是李友整個校友網絡的權力中樞。李友是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余麗是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方中華和馮七評為高級副總裁,讓人吃驚的是,后兩者還同時為方正集團監事。
方中華和馮七評分掌IT、醫藥產業,分任方正集團IT事業群和醫療醫藥事業群的總經理。余麗則控制財務系統、資金命脈和其他企業,統領綜合事業群。具體分工來看,方中華現任方正科技董事長、珠海方正科技多層電路板董事長、方正阿帕比技術總經理。馮七評為北大國際醫院集團總裁,蘇鋼集團也在他的管轄領地。
余麗則執掌中國高科,同時是北大資源集團總裁、北大方正集團財務的董事長。而方正系各家子公司的要職也分布著李友的其他鄭航同學。
“華爾街必須給全世界一個說法。”電影中,戈登·蓋柯說。現實中,方正證券股東交叉持股的懸疑,以及已經完成的方正集團布局,也許,李友該給公眾一個說法。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