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潘圣韜 雷中校
2006年初,中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鶤在中期投資策劃報告會上樂觀預測道:“5到10年之后,中國的股市規模有機會膨脹5倍,達至20萬億”。當時,很多人都將這一判斷視為天方夜譚,然而招商證券卻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堅定地實施既定戰略,并加快推進IPO上市的各項部署。
而今,五年不到的時間,中國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23.57萬億,而期間最高時曾沖破過41.85萬億。楊鶤的樂觀預測提前變為現實;與此同時,招商證券IPO上市也塵埃落定,11月12日,招商證券A股首發上市發行價確定為31元,成功募集資金111.15億,成為五年來第二家IPO上市的證券公司。
招商證券成功IPO之后,將會奉行哪些新的戰略?楊鶤對未來市場的走勢又有哪些新的判斷?本報記者就此對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鶤進行了專訪。
記者:招商證券在IPO上市后的公司戰略及發展重點將有何變化?
楊鶤:首先非常感謝投資者對招商證券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因為投資者對我公司的信任,公司的發行價才能定到31元,這對招商證券既是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招商證券始終將“成為產品豐富、服務一流、能力突出、品牌卓越,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能型券商”作為發展目標。
IPO之后,招商證券依然會繼續堅持“勵新圖強,敦行致遠”的核心經營理念,繼續堅定地奉行以客戶為中心的風險可控、創新領先、結構均衡、盈利穩定的經營模式。今后,我們會結合“后危機時代”這一大格局,對“穩健進取”經營模式進行重新審視并繼續堅定地貫徹落實,爭取用更優良的業績來回報投資者。
記者:2006年您曾樂觀地預測——“5到10年之后,中國的股市規模有機會膨脹5倍,達至20萬億”,您的預測提前變為了現實,您覺得我們應當怎樣看待目前所處的“后危機時代”?
楊鶤:在我看來,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一年后,我們目前的處境可以用“輕舟已過萬重山”來形容。首先,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我們應當為過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感到欣喜和自豪;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我們也切不可盲目樂觀,因為我們乘坐的仍是“輕舟”,而且“巴峽過后是巫峽”,前面絕非排除了險灘和暗礁的一片坦途。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出現短期的波動也就完全可以理解。這正是投資者逐漸趨于理性的表現,是好事。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市場的理性并不意味著悲觀,從2009年至今來看,市場反彈速度超出了很多投資者的意料,交易量大幅提升,股東賬戶開戶量有所增加,持續低迷的市場再次出現復蘇的跡象。目前市場日均2350億左右的交易額,已經較去年低谷時期增長了近7倍。投資者對未來市場的信心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
記者:在IPO路演過程中,招商證券重申了“五年內成為國內最有競爭力的全能型券商”的戰略目標,請問這里說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哪里?
楊鶤:初唐的虞世南有一句著名的詠蟬詩——“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在我看來,這句詩可以作為對券商如何提高競爭力最好的概括。首先,在目前的大格局下,不僅招商證券,任何一個不愿在未來的競爭中被邊緣化的中國券商,首先要做的都應當是——高瞻遠矚,把握大局,重新界定和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同時,每一個券商都不應當隨著股市暫時的起起伏伏而在戰略上搖擺不定,而是應當始終堅持“在盈利的基礎上實現規模增長”,既要避免短期利益的刺激對長期戰略的干擾,又要避免盲目的粗放式的規模擴張。
之前有報道說,很多券商在成功進行巨額融資后,往往面臨過量資本的使用困境、盈利能力降低等問題,而招商證券IPO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增強公司資本金,支持業務經營發展,核心目的正是培育競爭力,確保公司“在盈利的基礎上規模增長”。具體計劃是:(1)做大資產管理平臺,擴大資產管理業務規模;(2)加大投入發展投資銀行業務;(3)進一步擴張經紀業務規模;(4)進行各類創新投資產品的探索,穩定自營業務的投資回報;(5)積極開拓直接股權投資業務;(6)增強國際業務平臺的資本實力;(7)為“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新業務做好資本準備;(8)促進信息化建設,提升系統運營能力和安全保障。
記者:招商證券在IPO之后會出臺哪些具體措施,以保證“在盈利的基礎上規模增長”這一策略得到真正貫徹和實施?
楊鶤:IPO上市后,招商證券將繼續秉持“勵新圖強、敦行致遠”的核心價值觀和“穩健經營、規范發展”的經營理念,努力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人才儲備以及各業務的均衡發展。
公司將抓住公開發行上市這一有利的戰略機遇,結合過去發展的寶貴經驗,繼續秉承公司一貫的優良傳統,不斷鞏固原有業務、大力開拓新業務并發展新客戶,確保“在盈利的基礎上規模增長”,力爭早日實現“在國內最有競爭力、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全能型券商”的戰略目標,將招商證券打造成為客戶信賴、社會尊重、股東滿意、員工自豪的優秀證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