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諾
11月9日,招商證券IPO發行價格區間最終塵埃落定。據招商證券發布的公告顯示,本次發行價格區間為人民幣26元/股-31元/股,此價格區間對應其2008年每股收益,市盈率區間為47.18倍-56.26倍。
如此的發行價格,或許感到意外的不僅僅是投資者,對于作為招商證券此次IPO承銷商的瑞銀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而言,或許也同樣始料不及。此前,瑞銀證券和高盛高華出具的估值區間分別為21.7—30.4元和18.0-27.0元,相比最后的發行價格區間,這兩家券商都明顯低估了市場對于招商證券價值的認識。
一方面,招商證券究竟值不值如此高的發行價格,發行方與市場之間各執一辭;而另一方面,因參股招商證券三年可能獲利數十倍而被譽為“最牛私募”的上海重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重陽”)及其實際控制人裘國根也正面臨市場的追問。
上海重陽憑什么參股招商證券?數十倍的投資回報是價值投資觀念正確的結果,還是真有所謂的“暗箱”?此次被聚焦在資本市場舞臺上的上海重陽及裘國根是在上演“一夜暴富”的傳奇,還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嘗膽臥薪”?
11月8日當日,上海重陽有關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向記者詳解入股招商證券始末,而同時,另一面,記者有關其入股真相的調查也仍在繼續。
2006年9月18日,上海重陽投資與招商證券原股東深圳華強集團(下稱“深圳華強”)簽訂協議,以1.545億元的價格受讓后者持有的1.5億股招商證券股權,折合每股1.03元,而就是這1.5億股,才使得上海重陽及其實際控制人裘國根在受讓后僅僅三年,按招商證券發行價格31元/股的價格計算,使其身家至少增值45億以上。
“我們是在2006年初開始與深圳華強方面就股權轉讓一事開始接觸的,當時,在經過了2005年前漫漫數年的大熊市后,大部分證券公司早已經千瘡百孔,入不敷出,招商證券情況比他們稍微好些。”上述上海重陽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5年招商證券的財報讓當時的各大股東心灰意冷時,深圳華強態度也不例外,于是有意轉讓其所持有的招商證券的股權,斯時其共持有招商證券9601萬股,占當時招商證券總股份的4%。
正如上述上海重陽有關負責人所言,據記者查閱招商證券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招商證券全年營業收入僅4.76億元,凈利潤不到3400萬元,折合當時每股收益僅為0.01元。
既然此時深圳華強已經決定轉讓其所持的所有股權,那為何后來不但沒有轉讓其先前的部分股權,而且還有所增持?
上述上海重陽有關負責人解釋道,當上海重陽與深圳華強接觸后,深圳華強對此事特別“敏感”——為什么重陽會如此積極參與認購都不被大家看好的券商股權。其后,華強方面在與裘國根幾次接觸后,覺得裘看好招商證券的邏輯成立,其不僅不再出售股份,而此時,招商證券新一輪的縮股增資也拉開了序幕,在原招商證券大部分股東都放棄了該次增資擴股的權利的情況下,深圳華強同意加大力度認購當時絕大部分股東棄配的配股,幫助招商證券完成增資,才有后來的出售1.5億股給重陽。
2006年9月14日,招商證券的一番縮股增資塵埃落定,斯時的40名股東中,僅僅7名股東參與了此次增資擴股,除招商局旗下自己的3家公司外,深圳華強也在其中,而從當時的種種跡象也顯示,深圳華強向上海重陽轉讓的該部分股份也早有考慮。在其參與增股擴股之前,共持有招商證券9601萬股,占當時招商證券縮股增資前總股份的4%,而其在通過增資擴股和轉讓后,仍以1.29億股占招商證券縮股增資后的4%。
2006年,隨著新一輪國內股市牛市的來臨,各大券商一改往昔被邊緣化的形象,成為2006年中國經濟發展中最為亮眼的一抹顏色。而在當年,招商證券每股收益更是達到史無前例的0.56元,同比增幅達56倍,而之后,招商證券的業績也隨著國內股市市場的火爆而火速躥升,到2007年每股收益更達1.57元,僅僅兩年時間,凈利潤增幅達15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