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海洲
截至3月31日,IPO在審企業專項財務檢查自查階段的工作全部結束。根據安排,從4月份開始,證監會相關審核部門將對自查報告予以審核。而整個審核過程又包括復查與抽查。IPO在審企業命運如何,將由證監會的審核來決定。
證監會的審核工作任重而道遠。雖然說在IPO自查階段的最后一個交易周里,有76家IPO在審企業集中撤單,使IPO財務檢查自查階段的撤單公司數量達到123家,但這一數量與市場預期的200至300家公司相比還存在較大的距離。可以說,很多IPO在審企業對這次專項財務檢查還心存僥幸。正如有關媒體所報道的一篇“會計師自白”,在這篇報道中,當事的會計師表示,自己所在部門的8個項目中,3家早早知難而退;還有2家公司擁有國企背景,輕舟已過萬重山。“剩下幾個項目都有業績下滑問題,且財務問題不小,理應撤掉材料,但是在發行人的堅持和中介機構的協助下,這幾個項目都已上報材料,無一撤回。”“問題項目無一撤回”,這位會計師無疑為下一步的IPO在審企業財務檢查審核工作敲響了警鐘。
如何對IPO財務檢查工作把關?讓心存僥幸者難過證監會的審核關,使IPO財務檢查不至于淪為“嚇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游戲,這就要求IPO專項財務檢查復查、抽查階段的工作做得更仔細一些。
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據媒體報道稱,每家公司的自查報告與相關材料甚至遠遠超過了招股說明書的長度。夸張的說法是,每家公司的報送材料近半米高,而目前IPO在審企業仍多達765家,這些公司的材料疊在一起的總高度高達380米以上。僅閱讀這些材料就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更何況還要從中發現問題。因此,面對這種艱巨的工作,要完全把問題公司擋在IPO的大門之外,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那么,如何將心存僥幸者拒之于IPO的大門之外呢?當然,首先還是需要審核部門把好審核關。除了看材料要仔細外,還要突出重點,比如,那些在過去幾年中出現問題比較多的保薦機構所保薦的項目,或出問題較多的會計師事務所所負責的項目,或出現過重大造假案所在地區的IPO公司,應作為重點審核的對象,包括進行重點抽查。
而在突出重點審核對象的同時,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對于這些漏網之魚,有兩方面的措施可以予以補救。一是將IPO在審企業的自查報告與相關材料上網公示,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從中發現問題。同時也將證監會的審核結果及重點抽查結果也一并上網公示,傾聽社會意見。以便將更多IPO在審企業的問題在IPO之前暴露出來。二是加大對IPO審核階段發現問題所涉及當事人的處罰力度。IPO在審企業在審核階段發現問題,作為企業來說當然是夢斷IPO了。鑒于這類企業缺乏誠信,因此可判罰這類企業三年內不得提出IPO申請。當然,更嚴厲的處罰還是要對準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比如一律取消保薦機構的保薦資格,讓保薦機構為自己的瀆職行為或造假行為付出巨大代價。若如此,至少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就不敢再心存僥幸了。
當然不排除還有蒙混過關的,使這些企業最終得以成功上市。這些企業將因此構成欺詐上市,一旦東窗事發,務必從嚴查處,讓其最終也沒有好果子吃。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