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記者 謝長艷
創業板指數在波瀾不驚中迎來了退市制度(征求意見稿),本周一,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該征求意見在創業板現行11項退市條件下再增兩條,即“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和“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該制度剛推出便受到市場廣泛質疑,即使是新增加的“兩條”,但現實中被觸發的幾率也為零。
退市制度落入俗套
“退市難”是困擾我國資本市場的一大難題。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來A股市場年均退市不足1%,最近5年沒有一家公司退市,這個數字遠低于紐交所6%和納斯達克8%的退市率。深交所表示,現行創業板的退市條件是根據《證券法》第56條規定,在借鑒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
現行《創業板股票退市規則》有11個退市條件(見附表)。此次征求意見稿又增加了“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和“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這些退市條件中,第3、4、9條是主板沒有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這3條中只有“凈資產為負”條件最硬。因為現行主板退市制度中只有“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這一條,但是凈利潤短期指標很容易被人為操縱,而凈資產是一個長期性存量指標,不易被人操縱,尤其是在短期內很難將凈資產由負轉正。
新增條件形同虛設
對于兩條新增的退市條件,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很虛,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創業板股票每股面值為1元,對于發行價大多在十元、幾十元的創業板股票來說,跌破面值的幾率幾乎為零。據Wind統計,21年中,A股僅11只股票股價曾經低于1元,且都是在2005年至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時期。創業板推出后,金亞科技曾經在今年10月24日創下該板塊最低價,為7.13元,但也遠高于1元。
另外一個條款是“最近36個月內累計收到交易所公開譴責3次”。在深交所于2011年4月公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譴責標準》中,大多數標準是針對創業板公司的財務信息和規范運營展開。據深交所數據顯示,最近兩年僅有聚龍股份、南風股份、豫金剛石3家創業板公司受到過通報批評,但無一家被公開譴責。而在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市場,3年內被公開譴責次數最多為2次,分別是*ST廣夏和已暫停上市的深本實。
在多位專家看來,交易所對創業板的呵護也許和利益有關。上市公司除了向深交所繳納上市費用外,每年還要交納數額不等的各種費用。“這些退市條件更像是上市公司與交易所以及監管層之間的博弈,在變相考驗著上市公司的公關能力。”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郭田勇(微博)教授說。他說像“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于100萬股”這也是極難發生,且容易操縱。
投資者利益缺乏保護
退市制度征求意見出臺當天,創業板表現波瀾不驚,顯然該制度對創業板炒作沒有實質性沖擊。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微博)表示,一個高效、快捷、簡單的創業板退市,能夠抑制投機行為及創業板泡沫。但從目前退市征求意見來看,對于創業板的“三高”問題沒有起到作用。他認為該退市制度未來還需要修改。
這次征求意見明確提出,創業板沒有“烏雞變鳳凰”的ST重組,不支持借殼上市。為了保證投資者在退市前擁有交易機會,深交所給予創業板股票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股票移入“退市整理板”進行交易。但投資者也不買賬,認為那些粉飾、造假上市的公司圈了錢,高管高位減持了,最后剩下一個爛攤子等待“退市”,他們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只有投資者會不慎承擔了退市最大成本。即使有“整理期”,可退市公司的股票也是一文不值。這種“好處讓上市公司得,損失由投資者自己扛”的規則,其公平確實有待商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