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桂林三金掌門人鄒節明自己也沒想到,在他66歲時竟然一下子成了億萬富翁,而且還帶領至少7個人一塊兒成為億萬富翁。
從桂林中藥廠到桂林三金,鄒節明一步一步帶領大家實現財富夢想,也一步一步累積自家財富,以至于桂林三金即將上市前,有人質疑其當年違規操作MBO,把國企資產裝入自家腰包。對此,鄒節明多次予以否認,而證監會也出面澄清。
不管桂林三金是否存在臟身上市的嫌疑,廠里出了億萬富翁這件事,仍是桂林三金家屬樓里津津樂道的談資,許多退休員工嘖嘴感慨:用汽車才能裝完的錢,自己不知要數到什么時候。
中藥土方煉制“三金片”
在桂林三金的家屬院里,沒人不認識鄒節明。幾位在樹蔭下乘涼的老人自稱是桂林三金的退休員工,他們說鄒節明平時穿衣打扮很普通,為人低調,沒有那種暴發戶的感覺。不知情的人不會相信,一位身家幾十億的富翁還住在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公司家屬樓里。而鄒節明幾乎在桂林三金度過了自己大半的人生。
鄒節明打小起就成天聞著中藥的味道。他家附近的兩個中藥鋪成了他的游戲天堂。一些熟悉他的老人說,鄒喜歡纏著里面坐堂的老醫生講李時珍的故事,也喜歡聽神農藥王的傳說。
桂林三金一接近鄒節明的老員工回憶稱,正是鄒節明對中藥的著迷,激勵他于1961年考入武漢大學生物系藥用植物專業,于1966年畢業后選擇分配到桂林中藥廠。
鄒節明除了跟廠里的老師傅學習外,還遍訪民間草方,甚至在山里遇到采藥人,他尋根問底,問人家為什么要把這幾種藥一塊采,治什么病。
讓三金老員工記憶猶新的是,以“三金”作為招牌起家的桂林三金拳頭產品“三金片”,就是鄒節明在民間找到治療泌尿系統感染的土方,然后研制出來的。
從桂林中藥廠廠長到桂林三金董事長,鄒節明始終沒有脫離過中藥的包圍。一跟隨鄒節明30年的桂林三金高管稱,鄒節明目前還是碩士、博士生的導師,還常下車間指導制藥工作。
國企中藥廠“變身”民營
鄒節明畢業那年正趕上“文化大革命”,不甘于隨波逐流的他繼續埋頭中藥味道。“熬”過8年后,他當上了桂林中藥廠總工程師并兼任廠長。
1994年,對鄒節明來講是個特別的年頭。此時中藥廠財力已非昔日可比,于是鄒節明發起組建三金藥業集團公司,他本人出任董事長兼總裁、集團總工程師、黨委書記。
1997年底,三金藥業進行股份制改造,500多名員工出資5000萬元購買三金藥業整體產權,國有股退出,三金藥業管理層和員工持股各占37%和63%,三金藥業“變身”為民營企業。
在這次股份制改造過程中,鄒節明獲得10.07%的股權,其妻子翁毓玲作為中層干部獲配0.99%的股權,夫妻倆控制三金藥業11.06%的股份,實現財富第一級跳躍。
一位接近鄒節明的桂林三金有關人士稱,鄒節明夫婦當年購買中藥廠股份的資金來源為工資收入及個人借款,但個中細節不為外人所知。
兩次股權變更實現財富升級
由于鄒節明的勤奮肯干,并帶領大家發家致富,加上他為人低調,所以在他實現財富二、三級跳時,大伙均未太在意。但鄒節明控制三金藥業的股權卻是從11.06%升至22.33%,再升至44.53%。
據知情人士透露,鄒節明控制三金藥業后,隨后操作三金集團控股三金藥業,使三金藥業于2001年底將68%股權以工會委員會名義轉讓給三金集團。截至2002年5月,加上股東之間的股份轉讓,鄒節明夫婦持股比例由最初的11.06%上升至22.33%,完成其第二級財富跳躍。
引入桂林市金科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金科創投)控股三金集團是鄒節明實現財富的第三級跳躍。知情人士稱,2007年初,三金集團393名股東將其持有的45.9%股權轉讓給了金科創投,使其成為三金集團單一大股東,但三金集團仍是三金藥業大股東,而鄒節明的兩個兒子在這次股權轉讓中均獲得股份,每人各持2.18%的股權,父子三人共持有金科創投66%的股份,鄒節明及其親屬合計直接持有三金集團18.89%的股權,加上鄒節明夫婦還直接持有三金藥業11.05%的股權,合計下來,鄒節明家族持三金藥業股份累計達44.53%。
通過兩輪股權變更,三金集團管理層以曲線方式完成了MBO(管理者收購),集團高管控制了三金藥業80%以上的股權,為他們日后上市暴富做了鋪墊。
不可否認的是,鄒節明在實現自己財富升級的同時,對桂林三金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截至目前,鄒節明已經為桂林三金奮斗了43個年頭,研發出39個中藥、民族藥新藥,其中三金片累計銷售32億,西瓜霜36億元,共累計銷售85億元,上繳稅收19億元。今年6月份《光明日報》報道時稱他為“現代中藥與民族藥制劑先驅”。
在鄒節明帶領高管財富升級的同時,他們當初MBO的方式受到質疑。
有知情人士稱,部分三金員工因當時退股方式產生不滿,但迫于分紅的誘惑,可以說,是無奈地把自己手中的股份轉讓出去。
在桂林三金即將上市路演之時,有媒體調查稱,金科創投公司注冊時所標示的經營范圍與其實際經營不符,而注冊地址也不存在。金科創投扮演的是“空殼公司”這一角色。而桂林三金高管買股資金來源,也有報道稱是來自三金集團財務部,也就是說,他們是花企業的錢為自己買股份。
盡管致富的道路受到種種質疑,但鄒節明仍如平日一樣保持低調,直到6月26日做最后的網上路演時,他才正面回應,稱并不存在公司高管借錢買股,除本人外并無其他親屬在董事會任職,桂林三金并無家族企業之嫌。
而對于當年MBO的情況,現任桂林三金董秘韋葵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初之所以MBO,是因為集團要做到包括管理骨干、營銷骨干、技術骨干在內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控股,所以必須要向員工收購股份,而對于為什么要通過金科創投曲線收購,韋葵葵稱是法人控股更有利于管理公司。
桂林三金保薦代表人孫堅表示,三金藥業當年的MBO是合法合規的,桂林三金1997年、1998年的內部職工購買國有產權并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這一過程,是當時政策所鼓勵的,獲得了桂林市、廣西區政府的批復確認,整個過程及對價支付合法合規。
中國證監會也出面澄清稱,未發現三金藥業存在違規問題。
本報記者 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