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媛
熊市反彈將迎來新股發行的考驗。證監會5月22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推出約束督促機構公正誠信報價、網上網下申購只能單選等四項改革措施。
對于啟動IPO的時間表,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昨天下午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意見稿將于6月5日結束征求意見,正式發布后即會安排新股發行,并將在主板率先啟動。
上述發言人稱,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采取分階段、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方式,“我們在推動發行人、保薦機構盡責,有朝一日我們就不管啦。”這指出了新股發行主導權終將徹底市場化的趨勢。
四項改革措施
目前推出的四項改革措施鮮明針對一些詢價弊端和市場呼聲而為:
第一項則要求詢價對象真實報價,詢價報價與申購報價應該具有邏輯一致性,主承銷商應當采取措施杜絕高報不買和低報高買。
第二項要求將網上網下申購參與對象分開,若有配售對象參加了擬發行股票的網下報價、申購、配售任一環節,則將被視為選擇網下申購放棄網上申購。
第三項則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原則上不超過該次新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
第四項則要求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刊登新股投資風險特別公告,向投資者提示新股認購風險。
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昨日對CBN表示,證監會此次新股發行機制改革基本體現了市場改革呼聲的精神,改革力度很大,而一些未決問題有望在下一步改革中推進。
資本市場恢復IPO,將推動直接融資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比例。由于今年一季度銀行信貸天量增長,引發業界對間接融資比例過重、中國金融體系過度依賴銀行信貸支撐、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埋下不良隱患的擔憂,從而使得對資本市場IPO的期待更為熱切。
央行前副行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上周末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便呼吁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恢復,以緩解銀行信貸壓力。
全面淡化窗口指導
證監會將全面淡化窗口指導原則。此前窗口指導原則有四,一為原則上需遵守發行市盈率不得超過30倍,此前發行實踐中也允許有少數特殊企業超過此限。二為最終定價不得低于參與報價的全部機構投資者報價的中值、平均值和其中基金投資者報價的中值、平均值。三為募集資金數額若超過此前招股說明書中列明所需資金總額,則需降低發行股數或者其他方式調整。四為A+H型新股發行,則A股定價不得超過H股市場價。
上述新聞發言人表示將集體淡化這四項原則,并舉例其中第三項原則已經有靈活調整,對最終定價超過預期價格導致募集資金量超過項目資金需要量的,發行人應當提前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用途。“比如超額資金用于歸還貸款,調整負債結構都可以,但一定要提前說明用途,因為以前發現有公司拿多余募集資金去炒股、委托理財。”
華生評論說,這是市場化改革的一步,真正定價市場化以后,發行市盈率會突破30倍,比如中小板乃至創業板IPO,“創業板IPO的市盈率發到五六十倍,甚至突破100倍也是有可能的,市盈率將多元化展現。這是很大的轉變。”
2007年、2008年新股發行的數據分析給證監會帶來很多思考。2007年二級市場非理性泡沫膨脹,市盈率高達60倍,而一級市場則保持了30倍市盈率,證監會認為發審核準制和窗口指導原則很好地隔離非理性、抑制泡沫;2008年市場調整期,多數新股發行定價處于10到20倍市盈率之間,而且60%新股跌破發行價,證監會認為市場更趨理性,投資者更趨理性,這為集體淡化窗口指導原則提供了前提條件。
嚴格監管不誠信報價
證監會要求詢價對象應真實報價,詢價報價與申購報價應當具有邏輯一致性,主承銷商應當采取措施杜絕高報不買和低報高買,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根據發行規模和市場情況,合理設定每筆申購的最低申購量,對最終定價超過預期價格導致募集資金量超過項目資金需要量的,發行人應當提前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用途。
“有市場人士反映部分詢價對象的報價不夠審慎和嚴肅,存在高報不買和低報高買的失真現象。最近中國證券業協會也處罰了一些報價不真實的詢價對象。”上述發言人說,“現行新股發行詢價制核心是定價,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決定,但如果機構表達意愿不真實,那么在此基礎上的定價也不真實,自然擾亂整個新股發行制度的有效性。”
除去惡意不實報價行為,這可能也與詢價對象內部工作機制有關,一位保薦機構人士說,有時候是研究員報價,有時候是投資總監報價,但最終申購資金決定權是在投資部門手中而非研究部門。
監督詢價對象是否誠信報價,將由保薦機構來執行,而證監會將嚴格檢查,電子化發行留痕特征明顯,這也為檢查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旦查出將予處罰,上述發言人表示。
新股發行向中小投資者利益傾斜
通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機構的資金優勢和網上網下同時申購的多渠道優勢,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體現出向中小投資者傾斜的特征。
證監會沒有采用之前市場人士建議的每人一手機制,是出于超過1億戶的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之數量眾多無法均分,上述發言人說。
但證監會此次從兩個方面表示了向中小投資者利益傾斜的態度,一是優化網上發行機制,將網下網上申購參與對象分開,對每一只股票發行,任一股票配售對象只能選擇網下或者網上一種方式進行新股申購,所有參與該只股票網下報價、申購、配售的股票配售對象均不再參與網上申購。
根據證監會統計數據,接近20%的機構投資者在網下申購結束后又去網上申購,這擠占了中小投資者的空間。
華生評論說,雖然沒有采納市場建議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具體形式,但證監會秉承了其精神,選擇了其他形式,這也是值得贊同和理解的。
其次是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根據發行規模和市場情況,合理設定單一網上申購賬戶的申購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
誰將率先IPO?
此前有關創業板的多次發布會上,創業板啟動的前提被解釋為新股發行制度需先改革,這或令人理解為創業板率先IPO。但昨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回答CBN提問時表示,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意在主板恢復IPO,不回答創業板IPO相關問題。
對于包括中國建筑、光大證券等此前過會但未獲得證監會批文的32家企業,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正在啟動特別工作程序以處理它們的公開發行流程,但在主板恢復IPO之時,登陸主板的首批企業名單中,未必將優先全部囊括這32家企業。
中國建筑、光大證券此次IPO工作的參與人士則對CBN表示,正在向證監會補交年報和季報材料以便使發審資格繼續有效,并等候正式公開發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