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胡瀟瀅
四家國有銀行只余中國農業銀行尚未上市,隨著春節前夕農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的完成,始于上個世紀的農行改革的宏大戰略已充分展開,航標與暗礁,陽光與陰影,自此一覽無遺。
此前,德勤已經對農行完成了整體外部審計,再經過隨后高層人員調動及股份公司掛牌后,關于農行改革之路討論的熱點集中在“后股改”時代,即股改后的農行如何選擇戰略投資者、如何定價以及如何選擇上市路徑等問題,是現階段最核心也是最具爭議的話題。然而與其他三家國有銀行不同,農行目前面臨的經濟金融環境異常復雜,外部經濟和資本市場走勢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此前,農行副行長潘功勝曾表示,“由于農行體系龐大,完成上市的技術準備工作至少需要一年時間。”農行一位高層也告訴記者,“金融危機的蔓延,對農行上市存在很大影響。”
農行的“工行股改模式”
目前,農行分別由財政部和匯金各持股50%,這與2005年工行股改的路徑和模式很相似。
據農行透露,重組完成后,到2008年底,農行的各項經營指標良好。撥備覆蓋率達到了62.5%,核心資本充足率達8%。整體資本充足率達到了9%左右。
農行財務重組事項討論甚久,注資的規模極受關注。由于農行資產規模龐大,截至2008年底,農行境內外總資產有6.9萬億人民幣之多,而在2007年底,農行不良貸款余額達8179.73億元。因此,匯金注資之前不少人預計,注資規模應在400億美元左右,至少不會低于300億美元,才能基本充實資本金。在去年10月份,農行已獲匯金注資190億美元。
匯金對農行190億美元注資完成后,其與財政部各占農業銀行50%股權。這與工行獲得匯金150億注資后的股權模式完全一樣。此前,中建兩行注資時,財政部持有權益歸零,喪失了對國有銀行改革的發言權。
工行股權模式的重要特點是,工行在上市前引資過程一直到今日,仍維持原有股東相對穩定的結構,不再由老股東向新進者出讓股份,而是采取增發的形式進行,匯金公司和財政部股權的相對比例未曾因之發生變化,目前,財政部與匯金各持有工行35.33%的股份并列第一大股東。
如果農行徹底按照工行模式進行改制,那么此后戰略投資者的引入也只會通過增發的模式進行,這將進一步擴大農行的資本金。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曾表示,中國已最終決定向農行注資300億美元。由于與去年10月匯金注資的190億美元數字不符,業內人士紛紛猜測農行將再獲注資。
然而,農行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再次注資方案,但是,“農行將引進戰略投資者,無論是引入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戰略投資者,通過增發的方式,最終農行獲得的注資會有300億甚至高于300億。”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
然而,農行的改制過程也并非全盤照搬工行模式。在不良資產剝離后的處置方式上,農行異于其他國有商業銀行。
目前農行方面并未解析已剝離不良貸款的詳細數額。農行年報顯示,截至2007年年底,農行按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余額達8179.7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50%。2008年底,農行各項貸款總額3萬億,不良貸款率4.3%。
農行的不良資產處置方案不再仿效工、中、建的模式向資產管理公司批發。而是在剝離出去后,由財政部再委托農行來處置,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回收率,也有利于農行的人員分流。
農行與財政部建立共管基金,將所有需要剝離的不良資產劃入共管基金賬戶,農行剝離的不良資產變成農行持有財政部等額的優質債券。而后,財政部委托農行來處置這部分資產。也就是說,農行在不良資產剝離之后仍由農行接受委托來進行處置。
據農行內部人士透露,負責托管不良資產的部門是資產處置部,成立于去年農行重組股改之時。
記者從農行內部獲悉,2008年11月農行已經剝離了7000多億不良資產,由資產處置部來處理,并且目前“沒有下一步的處置計劃。”據悉,這7000多億不良資產并非全部是不良貸款,還包括一部分的非信貸資產,但具體數字尚不明晰。
據記者了解,主持剝離農行不良資產的是資產處置部負責人趙忠世。趙忠世此前擔任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省行行長,“他去年調到這里來的,不良資產的剝離就是在他的主持下進行的。”
對于這部分貸款的損失以及可疑類貸款的損失,未來會采取什么方式進行核銷呢?是否仿效工行,通過銀行自身的部分所得稅的退稅、財政部的股本收益、不良資產回收現金等方式進行處置?農行內部接近資產處置部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具體的處置方案還沒有確定。
何時引入戰略投資者
農行的改制工作及上市籌備工作可謂是生不逢時。
2006年8月14日,農行聘請德勤為外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2007年中旬外部審計完成,在股改前摸清家底,為2009年初的注資和財務重組確定基本數據,隨后,農行股改辦正式成立,標志著農行自身的股份制改革進程又上新臺階。直至2009年1月19日,農行股份公司掛牌,三年間農行經歷質的飛躍。
一般商業銀行的上市路徑為,股份制改造、注資、剝離不良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但是農行的上市計劃卻發生在了金融危機如瘟疫般蔓延的時代。
農行曾表示,目前對農行表現出濃厚興趣的機構不在少數,農行目前也正在研究引進“戰投”的各項事宜。并且在今年年初曾傳出將引入法國農業信貸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傳聞,隨后農行副行長潘功勝回應稱,農行目前并未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舉行正式談判。
但是,面對中資銀行近日紛紛遭外資銀行拋售的局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認為,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很多國外金融巨頭自身難保,部分現金匱乏的國際性銀行開始出售它們在中國一些銀行里的持股,農行在尋找國外的戰略投資者方面會存在困難。
并且,在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中,國有銀行往往還要面臨“賤賣論”的輿論壓力。“價格高低、國有資產流失與否一直是國有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上市的定價時面臨的永恒質疑”,有著多家大型國企海外上市經驗的高華證券董事長方風雷曾如此表態。
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農行引入國內金融類戰略投資者提供可能。
前央行研究局副局長景學成就曾建議,農行最好引進建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另外,也可以由建行、中行、工行和交行組成銀團入股農行。在農行的高管中,負責股改工作的副行長潘功勝曾任工行董秘,參與工行股改全過程,對國有商業銀行股改很熟悉。另外,匯金公司也將選派有經驗的董事參與農行股改。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