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牛年的股市果然不同凡響,節后開市僅6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幅已經超過10%。在滬指穩穩站上2200點,兩市日成交量連續過千億的背景下,市場熱情的高漲不難想象。不過,連日來在一種“歡度牛市”的氣氛開始彌漫于市場之際,也有冷靜的聲音開始出來“降溫”,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場的上漲仍然只能理解為是多重政策支持下的反彈,因為促使A股市場全面回暖的各項因素仍然沒有確立——宏觀面上,國內外經濟前景仍然不明;基本面上,股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推進。“在此背景下,眼前A股市場就面臨著新股發行重啟等一系列壓力,業內對此難以樂觀。”該分析人士對記者這樣表示。
行情的回暖使得已經停滯近半年的新股發行重新被提上了日程。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公司的IPO方案經發審委審議通過但尚未發行,其中包括光大證券、招商證券、中國建筑等大盤股,此外還有300余家公司在排隊等候過會。有市場人士向記者指出,在企業融資的強烈需求下,隨著股票市場投資者信心的逐步恢復,IPO重啟僅僅是時間問題。“屆時,當前市場相對寬松的資金局面還能否維持就是個需要斟酌的問題了,更何況市場可能還將同時承受‘大小非’解禁以及創業板推出等一系列資金面的壓力。”該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完善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就成了當務之急。
眾所周知,現行新股發行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新股發行過程中以資金量作為配售的主要依據,導致大量資金從二級市場被分流,蜂擁而至認購新股的行列之中。這不僅會影響A股市場當前得來不易的回暖行情,而且對整個金融體系內的資金平衡、有序流動都具有不良影響。
當然,要想順利地重新“開閘”新股發行,并減弱其對于A股市場的負面影響,從制度保障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出發,所要解決的現有新股發行制度的痼疾還遠遠不止這一項。
銀河證券研究所總經理苑德軍此前就相關問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改革新股發行制度是個老話題。要實現變革,應該遵循三個原則,即:定價的市場化導向,提高定價效率;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合理定價從源頭上控制股票市場的風險。” 要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就要解決當前發行過程中有違公平原則,過度向機構投資者傾斜的狀況。機構研究人士指出,在新股籌碼的分配機制上,由于個人投資者只能參與網上申購,因此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公平的前提。相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其中簽的比例就低了不少,導致明顯的不公,客觀上還為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
對此,有市場人士建議改革目前的網上申購模式,即將中小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的申購過程相分離,為中小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分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份,同時進行網上申購,以有效地保護散戶的申購權益。同時,考慮到中小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的申購資金相差懸殊,為避免機構以散戶名義分一杯羹,可以設置較低的中小散戶申購股份上限。如此,將能有效避免巨額資金短期劇烈泛濫,以穩定市場。
此外,要實現合理定價,現行詢價機制的改革也勢在必行。上述券商研究人士指出,當前的詢價環節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沒有能夠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詢價流于形式。在海外市場,新股跌破發行價是經常有的事情,上市后如果漲幅過大,實際上是意味著詢價機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對于承銷人來說是種失職。但是,這種狀況在我們的A股市場中卻是一直在發生。而由此產生的“新股不敗”現象,對于證券市場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是不利的。苑德軍也曾對記者表示,目前參與詢價的機構往往與主承銷商處于利益的同一端,而價格被刻意抬高的后果往往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遭受損失。
對于詢價機制的改革,有學者認為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簡化當前初步詢價與累計投標詢價兩個環節,合并為一次性投標詢價;二是擴大詢價對象的范圍。還有市場人士指出,可以通過明確大機構的責任——通過強調參與詢價機構的包銷責任或限制其購買比例來完善詢價機制,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事實上,在日前召開的2009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管理層已經明確表示,將深入推進發行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化導向,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強化各主體責任,完善價格形成和股票承銷機制。自2008年股市進入調整以來,中國證監會先后針對股市下跌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制度性缺陷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對此加以改革完善,在穩定證券市場運行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鑒于新股發行制度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改革更是得到了格外的重視。隨著市場的回暖以及新股IPO的重啟在即,有市場人士指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已經到了“關鍵性時刻”。那么,改革何時塵埃落定,改革內容會否呼應上述業內人士的猜測與建議,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