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2013年最典型的分化結構性行情,就是傳統產業跟新興產業表現的背離。
那么它基于一種什么樣的邏輯在支撐這樣的背離?就是你從一個產業的生命周期的角度來講,很多人認為傳統產業它可能已經是接近夕陽,屬于6、70歲了,就是基于這樣的一個邏輯。
其實我們真正從產業的生命周期分析,仔細的想想,中國作為人均GDP在6千美元左右的國家,其實大多數行業是正當壯年,最多3、40歲,頂多是剛進入中年。我們真正要找夕陽產業是不多的,可能鋼鐵勉強算一下,你真正看我們幾年以前跟現在的用鋼量還是在增長的。
我們在新興領域它玩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游戲,很有可能,你最后買的不是哪一個,可能是另外的,從概念上來講大多數的新興產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它都是贏家通吃投資的產業,最后的贏家可能只有一個,兩個。
老大可能是占行業的40%,第二名可能是占20%,第三名可能是占10%,4、5、6名可能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其實我們所有很多高科技的領域里面都可以看到很突出的現象。
你說要搞一個什么東西作為一個平臺和騰訊競爭,或者是做一個電商和阿里或者是京東競爭,或者是我想做一個平臺和91助手或者是360競爭,這個其實是很不現實的故事。
但是在短期的利益驅動,跟短期的排名壓力之下,很多人還是趨之若鶩。這些故事我們真的從實業投資的角度,大家說短期二級市場炒一把,做一個波段,這個東西,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也無所謂了,因為大家就是在賭傻,看看誰比誰更傻,只要可以在最后一浪之前全身而退,很多人覺得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其實我的想法是他講這個故事,你必須要看他后面有沒有基本面,高科技領域是可以做很多大牛股的,但是大牛股你10年后,20年后回頭看一定是行業中的第一名,第二名,而且一般都是第一名,第二名要出現大牛股很難的。
高科技產業是這個產業的生命周期特別快,你別認為移動互聯網他是新興,我研究了移動互聯網10多個子領域,大多數的子領域我可以找到贏家是誰,贏家大多數不是牛股。所以說我們玩的其實還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
我們今天靜下心來,把創業板這些的股票看一看,它有很多是屬于市銷率2、30倍,他是不是市盈率2、30倍,有很多的股票有5、60億的市值,你看他的銷售收入只有2、3億,這種股票不在少數,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夸張,就兩三億的銷售收入,這個股票真的在一個創業階段。
問題是這些企業家的創業精神有時候會被創業板的高估值給抹煞了。為什么?喬布斯說一句話很有道理,就是你要保持一種饑餓感,對成功的饑餓感。要敢于犯錯,不要怕犯傻。但是你看這些人,原來我們上市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不錯的企業家,真的想好好的做一番事業。
但是上市兩三年之后你再和他們談,你發現他們一門心思就是怎么把這些東西套現出來?要么是通過收購,要么是減持,他覺得他什么事都沒有做身價已經是幾十億了,你發現他已經不饑餓了。
現在講的故事怎么好,你仔細看那個公司,年初和你講的故事和年尾講的故事不是一樣的。還有一些公司每一個故事,特別要擔心的就是這些公司,他沒有什么公司他都參與,互聯網金融它也有,電商它也有,游戲也有,沒有什么東西給你參與的公司,要特別的警惕。
短期內這些公司是什么東西都可以炒一波,但是隱含的風險就是它完全沒有安全根基的,這個就是一個搏傻的過程中。
有的時候新興產業生命周期非常短,如果做不成可能兩三年之后就死亡了,做的成的就7、8年,之后有新一代的把他顛覆掉。
我們在講對新興的這個東西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并不是說我們不看好移動互聯網,誰每天用微信,微博的時間都是最多的,但是你是否可以在A股找到好的投資標的,這個是非常少的。
這種搏傻的游戲肯定是有結束的,原來大家都是有點像在樹上摘桃子,好摘的桃子越來越少,大家都在樹梢那個地方去,但是樹梢的支撐力是比較弱的,往下掉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但是故事現在是有點講不動了,這個是很簡單。
(本文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在年度策略會上的演講前半部分內容,“聰明投資者”有所刪減,后半部分明天繼續呈現)
(編輯:劉廣)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