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證券 劉亞明
根據最新統計,A股市場上QFII數量已增至87家,最新額度為107.7億美元,主要由銀行、投資管理公司、國外大學基金等專業投資機構構成。通過今年半年報披露的信息統計來看,QFII在投資策略和風格上的確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方面。
收益遠高于國內基金
QFII在二季度持股量僅增加1%的情況下,市值增加107.5億元,環比一季度增長41%。QFII二季度雖稍落后于同期上證指數表現(滬指增長45%),但遠高于國內一般基金整體水平(凈值平均增長為23%)。
持倉相對保持穩定
從半年報看,二季度末QFII持倉161769萬股,上半年同比增加5404萬股,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增加866萬股,增長1%,二季度末持有證券數量為159只,相比一季度減少8只。相比之下,國內基金的倉位變化要大,股票換手率也相當高。
持股數量少而集中
根據半年報數據,持有證券數量最多的QFII分別為:富通銀行(20只)、馬丁可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9只)、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12只)、瑞士銀行有限公司(10只),其余均在10只以下,平均持股僅為4只。而國內主流股票型基金幾乎都在20只以上。比較持股集中度,如大唐發電、隧道股份、白云機場有4家QFII持有;晉西車軸、鐵龍物流、恒寶股份、格力電器、威海廣泰有3家QFII持有。平均流通市值比重為1.72%。可見QFII把有限的資金并不是像天女散花般的廣撒、淺耕,而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深耕密植。
行業配置攻守兼備
從半年報QFII新增持股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于機械(12只)、金屬與非金屬(8只)、石油與化工(7只)領域;其次是商業零售(4只)、電子(4只)、交通運輸(3只)、醫藥、信息、紡織(分別為兩只)。從行業配置來看,多與擴大內需、加大投資的主題緊密相扣。二季度國內基金聚集的金融、房地產等強周期性的行業和其他大盤藍籌股,QFII則涉入較少(金融股從原來5只減少為3只;房地產股從原來的4只增加到6只)。由于QFII持股相對較少,而國內主流股票型基金投資的行業數量一般都超過20只。可見,QFII與國內主流股票型基金已經在投資風格上形成了一定的明顯差別。
攻守兼備的投資理念通過與多家QFII同行的交流,筆者進一步了解到上述數據背后支撐其投資行為、彰顯其投資風格的投資理念。與國內一般機構投資者相比,各有不同的選股方針,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側重采取自上而下的選股方針,突出對宏觀經濟周期和周期性行業拐點的把握;一類是偏重采取自下而上的選股方針,把握個股未來3至5年確定性成長機會;再一類是前兩類的兼顧,這種看似中庸的投資策略其實更為常見。然而在共性上,QFII的投資理念都深受巴菲特影響,即基于對宏觀、行業和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和調研分析上,一般都在具有較為充分的安全邊際時買入并中長線持有,因此在行情振蕩之時表現得更為從容和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