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對券商研究所出的09年投資策略進行統計發現,超過7成的機構認為,09年的投資機會主要來自于“內需、消費、兼并”三大主線。從經濟周期的波動規律來看,內需往往是經濟低迷期的寵兒。統計數據顯示,在所有的行業中,諸如食品、醫藥、酒類、國內旅游等,它們與經濟波動的相關性是最弱的。同時,統計數據顯示,08年最抗跌的板塊則為消費板塊。短期而言,“駕輕就熟”的投資無疑是反周期政策的首選,但從長期來看,只有有效啟動消費才是向中國經濟注入持續增長動力的唯一途徑。如果政策有效、積極應對,在樂觀情形下,中國經濟經歷兩年時間的調整后仍將重回較快增長的軌道。
消費不足一直是中國經濟的軟肋。從2007年數據來看,居民消費在GDP中的占比僅有35%,居民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也不過72%。而美國、日本居民消費在GDP中的比例大約分別在70%和60%,其居民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則分別為81%和76%。國際對比可以發現,同樣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中國居民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亟待提高。長期以來,我國內需過多依賴投資,大量新增產能則面向外需,不過,這一經濟模式所依賴的國際經濟形勢已發生顯著變化。外需的急劇萎縮意味著我們迫切需要將消費重新確立為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國都證券認為,消費不興而投資過熱、對外需過度依賴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兩方面的制度滯后。次貸危機之前中國經濟有龐大的外部市場可以依賴,而啟動內需所面對的諸多舊有制度又很難突破,因此導致了重外輕內的增長格局。而危機到來后嚴峻的形勢必將對內部制度改革形成“倒逼”,進而從根本上形成利于內需啟動的社會和經濟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危機”中確實蘊含了中國經濟的“轉機”。
政策期待:以刺激消費為主的政策
目前,隨著市場對4萬億財政刺激政策逐步消化,各板塊均已輪番呈現上漲的態勢,市場估值中樞明顯上移,這似乎與未來市場基本面趨于悲觀的預期有所背離。近期經濟快速下滑的事實不斷對市場造成重壓,市場需要,也正期待著國家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對沖逐漸減弱的財政刺激效應。實際上國家當前已經出臺了部分措施以促進消費,例如:刺激居民購房需求的降息、降房地產交易稅和購房滿2年免征營業稅;刺激低收入群體消費需求的家電下鄉和提高退休職工收入等。未來還將出臺包括減免稅收、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對低收入民眾發放一定期限的消費券等。目前來看,政府所采取的首項措施很可能是發放消費券或者提高所得稅門檻。目前,成都已經宣布向包括部分低收入人群在內的38萬人發放價值100元的消費券。而我國歷史數據表明,提高個稅起征點方案出臺以及方案正式實施對于消費的刺激作用并不顯著,因此如果出于刺激消費以保持經濟增長的考慮,嘗試出臺消費券政策的可能性更大。
渤海證券認為,刺激消費政策的出臺在對消費產生刺激作用的同時,還將直接促使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回顧日本消費券發放對行業指數的影響發現:1998年4月消費券政策實施當年商業以及食品行業均出現強于指數的階段性情況,就行業而言,對于政策的預期使得批發行業率先啟動,而后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零售以及食品行業逐漸走出超越市場的行情;另外,從1999年的指數走勢來看與消費密切相關的商業板塊的漲幅更是明顯超越市場(這可能是因為IT泡沫所導致的牛市行情對消費券政策效應產生了放大效應)。由此認為,消費券政策的實施將對相應上市公司股價產生推動作用,而且該作用在股指向上的牛市行情中更為明顯。回顧個稅起征點調整方案出臺以及正式實施前后股指走勢,發現個稅起征點的上調并沒有促使滬深300消費類股票指數顯著強于滬深300指數走勢,因此就歷史經驗而言個稅起征點上調對于我國股市走勢的影響不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