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湯亞平
進入2013年,伴隨經濟環境、市場結構、證券投資品中及工具、參與群體等的變化,A股的運行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種變化能否就此顛覆A股傳統運行方式,甚至是否意味著A股投資個性化時代的到來,仍有待觀察,但這已經影響了投資者判斷市場和具體操作。
從運行風格看,過去20年,投資者更注重對系統性機會和風險的判斷,更青睞在風格變化的節點上游走?墒牵F在這種風險判斷主要來自個股,風格輪換常常不會如期而至。在經濟增速中樞下移而政策托底的背景下,經濟波動幅度預計會明顯降低,這使得市場出現系統性機會和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同時降低。
從運行邏輯看,投資者過去習慣依據上證指數和深成指來判斷大勢,如今這種思考邏輯已經失靈。今年以來至10月18日,上證指數仍下跌3%,而同期創業板指數上漲了90%以上。創業板指數自去年12月4日最低點585.44點以來的漲幅超過了130%,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目前動態市盈率僅為9.41倍,而創業板達到了60.82倍。
從個股運行看,齊漲共跌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年6月25日上證指數自1849點觸底反彈以來,滬深兩市共有203只股票創出歷史新高,同一時期有188只股票創出股價歷史新低。進一步統計顯示,這些創出歷史新高的股票平均市盈率高達75.4倍,其中有超過一成的股票市盈率在百倍以上。這些股票大多估值較高,未來可能進一步調整和分化,但股價的長期趨勢已經形成,這既是未來中國經濟結構大調整的宏觀背景在股市上的超前反映,也是股票投資者自下而上選擇標的的必然結果。
從投資者結構看,有兩個新問題值得重視:一是游資重現江湖;二是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地位變化。不要小看這兩個問題,實際上這關系到市場運行機制的變革。業界公認,游資是資本市場的游牧民族,彪悍、敏銳、好戰、爆發力強,“短、平、快”是游資的共性,他們比散戶力量大、專業,比基金輕便靈巧,日漸成為這個市場中極具風向標的力量。但真正對這個市場運行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產業資本。產業資本處于企業經營的第一線,最先感知經濟、行業和企業運行狀況,因此對股價的判斷力可能高于市場的平均水平。另外,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產業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定價話語權也逐步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以來,新興產業已成為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角逐的重點領域。產業資本的崛起大大增加了公募基金選股與操作的難度。原因在于,流通盤大了以后機構對價格的掌控能力自然減弱。產業資本的思路和機構不太相同,不太好掌握他們的操作思路,對操盤機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數。尤其是在這場博弈中,游資通常還與上市公司關聯力量合作,共同推升股價。此一階段的游資,改變了單純靠資金單打獨斗的傳統模式,而是緊跟市場理念的發展,具有一定預見性和十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其操作具有較高水準。這就是一段時間以來A股出現“越減持越上漲”怪相的原因。但產業資本最終要與游資炒作分道揚鑣。就目前而言,投資者必須從產業資本的角度提早布局,對于沒有業績支撐的概念炒作不應過分貪戀。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