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匯金公司、央企、地方國資委外,其他上市公司在目前所處的低位也使得大股東屢屢出手增持。
有統計數據顯示,從8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增持新規至11月4日,已有121家上市公司大股東、14家上市公司高管進行了增持,被增持的股份約13億股。而增持的主體,從前期以央企為代表的國家隊,逐步向其他性質的產業資本擴散;增持的目的,從單純的維護股價、穩定市場,轉為借助當前低迷市場完成產業整合。如深圳茂業百貨實際控制人通過旗下公司分別舉牌了商業城、渤海物流、深國商等3家公司,海螺水泥增持了冀東水泥等水泥類公司,力圖通過證券市場快速高效地實現行業整合和規模的跳躍性擴張。
從歷史上來看,上一波熊市末期,這種直接在二級市場的增持舉牌行為也是多次出現,如銀泰百貨通過在低價位舉牌杭百大、鄂武商、中興商業,獲得了資本運營的巨大成功。近期天音控股、海馬股份回購計劃的推出,也刺激相關股票連續漲停,這一板塊形成的良好效應正在逐步擴大。
同時,虎視眈眈的外資機構也開始紛紛抄底。從已公布的三季報的公司來看,QFII在三季度持股規模反而大舉上升,不過由于資金有限,持倉主要集中在少數優質股票上,而且在個股選擇上調整明顯。一些行業龍頭得到了青睞,如萬科,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在二季度并未排在該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但萬科三季報卻顯示,該公司持股數量1.68億股,持股比例1.79%,迅速飆升成第二大流通股東;摩根大通銀行在三季度持股數量也高達1.39億股,排在流通股第三位,除此之外,德意志銀行和瑞士銀行也在三季度分別買入9936萬股和7945萬股的萬科。但并非所有QFII都鐘情于萬科,花旗環球金融就未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中。
本周三,瑞銀證券通過大宗交易系統一舉買入3億元A股,兌現了此前作出的抄底A股的承諾。在外資機構看來,當前A股市場估值吸引力已非常明顯。
“大小非”拋壓暫趨緩和
大宗交易活躍度下降
來自上證所的數據顯示,近來大宗交易活躍度顯著下降。進入10月份,有數個交易日甚至未出現一單大宗交易,這種情形自4月底以來并不多見。而從TOPVIEW數據來看,隨著股市的不斷下跌,法人股賬戶的賣出金額也在逐漸減少。
今年4月底,大宗交易平臺被交易新規激活。5月份,滬市大宗交易成交量驟然增至9000萬股,6月份成交更是近3億股。但隨著行情的日漸低迷,大宗交易量逐步走低,7、8、9、10四個月,成交量分別為1.7億、2.2億、1.82億和1.43億股,日均交易量也從最高時的1500萬股降至10月份的700萬股。其中,8月份作為“大小非”年內解禁高峰成交稍有放大,但在9月初和10月底的低迷行情中,滬市竟出現多個交易日未發生大宗交易的現象。
從被視為解禁股拋售風向標的“法人股賬戶”的表現看,贏富王TOPVIEW數據顯示,行情低迷的確會降低資金流出的意愿,而股市反彈往往會使拋盤驟然加大。在4月21日至4月30日的8個交易日中,受“4·24”利好刺激,滬市法人股賬戶大舉拋出669.3億元。5月份,大盤在3000點以上運行,該類賬戶更是拋出1017.3億元。但隨著市場再破3000點,法人股賬戶的拋壓也逐漸減輕,8月份僅拋出408.2億元。9月19日之前,沽售量僅有202.2億元。隨后,在“9·19”三大利好的刺激下,9月22日當天,法人類賬戶的拋出量達100億元。然而,10月份以來,市場仍不見好,法人股賣出額度再度萎縮至422億元。
有分析人士認為,大宗交易的萎縮和法人股拋壓的減輕,或表明持續低迷的行情降低了“大小非”拋售的欲望,“大小非”壓力可能暫時趨于緩和。盡管只要市場反彈,拋壓就會立即顯現,但以前的市場只有減持一個方向,現在卻出現了有增有減的PK局面,這的確有利于穩定市場。
歷史頗多相似
1500-1700點底部基本明朗
從環境來看,在1996至1997年的一波牛市結束后,股指經歷了長達兩年的調整,宏觀經濟方面,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通貨緊縮困擾著我國經濟,投資者情緒極度悲觀,而管理層對股市的積極姿態則日趨明顯。這與當前從998點到6124點后的大牛市后的持續調整,并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非常相似。宏觀方面,緊縮的“調控”政策與通縮條件下的政策背景雖不可同日而語,但對于股市而言,外部環境的復雜度卻是相似的;同樣,管理層力促市場穩定與回暖的努力亦非常明確,應該說,市場環境蘊含著頗多的相似。因此,目前雖說底部無人能夠準確預期,但辯證地看,市場每一次的重要機會總是產生于市場的悲觀絕望之中。
從估值上看,本周二,上證綜指收于1706.70點,創下調整以來的收盤新低,令市場估值水平再度下探。最新數據統計,當日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為12.62倍、平均市凈率1.95倍,滬市兩率分別為12.42倍、1.96倍,深市為13.67倍、1.87倍。兩市市盈率比上輪熊市底部還要低兩成。
從技術上看,上證綜指探至998點井噴至1118點后,經歷了28個交易日的調整,最終完成了二次探底的技術形態;而目前上證綜指自“9·18”井噴以來,同樣經歷了持續的調整,持續時間已經26個交易日,與前者非常相似。盡管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從最近滬指自創1665點新低點以來,都走出了一陰一陽的斑馬線形態。從純技術的角度判斷,這往往意味著大盤已經逼近了變盤的關鍵時刻,會否重演28日的二次成功探底,或者再度破位下行至1500點,不妨拭目以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