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歷史上的大調整比較
有人認為,滬指從2001年6月的2245點到2005年6月的998點用了4年,而滬指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9月的1802點只有11個月。如果這次調整時間是上次的二分之一,那就需要調整2年;如果這次調整時間是上次的三分之一,那就需要調整16個月,所以,這次的調整還會延續較長時間。
時間與空間互換是股市中經常談論的話題,以時間換空間或者以空間換時間,不能只從一個角度去看問題。滬指從2001年6月的2245點到2005年6月的998點下跌了55.54%,滬指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9月的1802點下跌了70.67%,完全可以用一句“以空間換時間”來比較這兩段調整:有了70.67%的調整空間,調整11個月足以抵上4年了。說得更干脆一些,這兩段調整在時間上本來就沒有可比性。
滬指從1993年2月的1558點到1994年7月的325點下跌了79.14%,花費了17個月。有人提出滬指從2007年10月開始的調整需要16個月甚至24個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參考了這次調整。
其實,從1993年7月到1996年5月那段時間,一年期儲蓄利率為10.98%;三年期儲蓄利率為11.70%,另外享受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最高曾達到13%,兩者相加銀行存單最高的年收益率接近25%。滬指正是在這種經濟基本面的重壓之下,才從1993年2月的1558點跌到1994年7月的325點。
既然1993年7月到1996年5月那段時間的經濟基本面現在不可能復制,那么,滬指14年前的那種調整現在也就不可能出現。
反過來看,盡管這次調整幅度沒有達到79.14%,但70.67%的跌幅也已經很大了。這不得不讓人們深思,為什么在經濟基本面有很大差異的情況下,這次的調整幅度會接近14年前的那次調整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股權分置改革中“鎖一爬二”的錯誤設計,使得大小非問題延后,造成最后矛盾集中爆發。
慢牛行情可以期待
大小非問題起源于2001年6月的國有股減持,那時童牧野先生寫過一篇《灑家與國家心連心》的文章,號召投資者“國有股減持,我們也減持”。而現在,國有股股東的態度已經從減持轉為增持,從“與國家心連心”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可以不增持,但今后也用不著在滬指1800點處減持。如果這一想法成為共識,那就宣告2008年9月的1802點就是一個歷史大底。當然,成為共識需要很長時間,但事實會教育人們,“與國家心連心”的重要性。
既然7年前的國有股減持可以轉為現在的國有股增持,那么,一旦股價漲得太高,國有股增持也可以轉為國有股減持。所以本輪井噴行情不可能延續,見底后的上漲方式取決于經濟基本面。
既然我認為這次形成的9月大底與1996年的1月大底有更多的可比性,那我必定會認為滬指從2008年9月18日的1802點到9月25日的2333點漲得太快了,需要有一段時間來夯實底部,而夯實底部會有兩種方式:第一,滬指在短時間內補去“9•19”跳空缺口,在1800點和2000點之間經過籌碼換手,然后再緩慢攀升。第二,滬指不補(包括部分補去)“9•19”跳空缺口,在2000點上方強勢盤整,然后再緩慢攀升。
就我個人而言,希望出現第一種波動方式,因為指數點位越低,消化“小非”壓力所付出的資金就越少。還有,留下“9•19”跳空缺口,總會讓有些人想起“缺口必補”的說法,從而心神不寧。當然,希望的事情并不一定能夠實現,1994年8月1日滬指就留下338到377點這39點的跳空缺口至今未補,而且今后也不可能去補了。既然有底部缺口不補的先例,那也就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斷定會補去“9•19”的跳空缺口。
綜合市場面、政策面和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可以得出結論,井噴行情將向慢牛行情演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