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能否出現重大轉機取決于政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08:13 證券時報 | ||||||||
春節后市場環境分析 □金元證券研究所 吳富佳 冉蘭 2005年的股市面臨宏觀調控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可能繼續加息、匯率機制浮動范圍擴大、新股詢價制度實施及大規模擴容造成的壓力等不確定因素。利好與利空的交織,
從基本面來看,2005年的周期性行業大多會出現景氣回落,宏觀調控造成經濟增長放緩,將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勢頭,這就決定了從上市公司基本面無法提供股價持續上漲的原動力。 從資金面來看,管理層近幾年在開拓資金入市渠道、培育機構投資者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從長期效果來看,都屬于制度建設,即解決了各種合規資金入市的法律問題,并不促成股市資金供求關系的重大變化。相對于龐大的社會資金來說,股市從來不缺資金,缺的是對股市持續上漲的穩定預期。排除了基本面和資金面,不難發現,春節后股市能否形成重大轉機,仍然取決于政策面。 政策面期待重大突破 去年以來在推出和落實“國九條”方面也出臺了較多政策舉措,從國務院高層到證監會主席,都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和股市的走強發表了積極樂觀的看法或表態,但為什么沒有推動股市持續上漲呢?原因是雖然累積的政策效應終將對證券市場和股市運行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但如果回避國有股減持和全流通問題,政策面沒有重大突破,股市就不可能出現真正轉折! 股市進入了“新舊”和“牛熊”的轉軌期,走勢是痛苦的。管理層稱之為“新興+轉軌”,轉軌是個痛苦和漫長的過程,中國也需要時間來完成證券市場的制度性重建。管理層認識到股權分置是境內證券市場與境外市場的主要差異,然而如何解決仍面臨巨大的決策風險,走漸進式之路是合乎現實的選擇。 A股估值水平與國際接軌 雖然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投資者的信心,但并不能改變長期合理的估值水平。未來市場的非流通股流通問題,巨大的A股、H股B股的價差問題,都是市場不能逾越的障礙。因此,市場突破過去幾年的箱體走勢必須要制度政策的根本變革。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基本融入世界經濟這個大家庭。進出口貿易在中國經濟中所占比重的逐年提高,使得世界經濟變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正不斷加強。經濟的聯動性將使得不同資本市場之間的聯動性也在加強。同時,以QFII、QDII為代表的資本市場的相互開放,使得國內的和國外的投資者,進行跨市場投資的成本正在降低。 資本在不同市場的自由流動,對不同市場的估值水平和評價標準將產生直接沖擊。另外,投資群體的多元化所帶來的投資理念的融合和趨同,也將推動國內證券市場的估值標準向國際成熟市場靠攏。事實上,中國滬深股票市場雖然經歷了三年多的調整,其中藍籌股投資價值開始顯現,但整體市場存在著結構性高估問題。預計中國證券市場隨著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的加劇,結構性調整仍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詢價發行加速市場化進程 中國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和國際化速度可能因IPO尋價制度而加速。其導火索是超大型國企的整體上市,IPO詢價制度的實施將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2005年是改革年,金融企業和央企將逐步進入A股市場,為市場提供新的藍籌公司的同時也改善中國股市的品種結構。 市場化進程的加速,預計股市的結構性調整還會繼續深化,最終將逐漸體現出"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市場特點。許多劣質企業繼續漫長的回歸之路,而業績穩定增長的核心藍籌股仍是資金追逐的目標,市場將繼續演繹二元結構的特征。 辨證看待擴容壓力 IPO詢價制度的實施將為大型企業上市融資打開大門,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二到三年里,大型企業的上市融資是市場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市場健康發展也需要大型藍籌企業,關鍵是如何解決長遠發展與市場短期承受能力的矛盾,把握好企業籌資與市場資金供給的平衡,有效化解擴容對市場帶來大的沖擊,維護市場良性循環。對管理層來講,雙向擴容是必然的選擇。從長遠來看,大型企業的境內上市將提升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對市場并不構成利空,市場也期待領袖型企業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長期投資的對象。 全流通漸行漸近 《非流通股轉讓規則》的出臺實質上是拉開了國有股減持的序幕,實際上,困擾股市的根本問題--股權分置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一是社保基金面臨資金來源枯竭的問題,急需要資金來源,目前已經盯上惟一還剩下的資源--多年積累下的國有資產。二是股市的頑疾已經累計到無其他良藥可救的地步,就象今年多個利好出臺都無法挽救市場頹勢,股市正常的融資功能不能正常實行,這可能促使管理層痛下決心解決股市的根本問題。另外經過3年的熊市,市場已經逐步具備承受全流通帶來的壓力的心理準備,因此今年可能成為國有股減持最好的契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回避市場國際化、全流通可能帶來的風險可能是目前投資者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從近期管理層傳達的信息來看,今年在解決全流通的問題上實現股市政策面的重大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經過長期調整,流通股的股價大幅下跌,越來越逼近每股凈資產,使得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分歧大大減少,解決全流通問題的時機日漸成熟。在盡可能保護流通股東利益的基礎上尋找全流通方案成為必然,管理層提出的A股含權的想法就體現了這一原則。全流通問題的長期擱置并不是明智的選擇,其結果不僅導致遺留問題本身的積重難返,加大將來解決的難度,更造成其它的股市政策失靈。 在預期今年政策面有可能實現重大突破的情況下,我們仍應關注這樣兩個問題:一是管理層最終如何解決全流通問題。目前市場上流傳若干種可能的方案,在管理層做出最終的決策之前,方案的選擇始終都是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在方案明朗之前仍然是影響股市的不確定因素。二是全流通問題解決的時機選擇。很多研究者指出05年很由可能解決全流通問題,即使如此,選擇上半年還是下半年對股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由于近期推出的新股詢價制度對股市影響較大,我們認為,上半年解決全流通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機構博弈可能出現新的動向 價值型投資的理念會隨著基金、QFII等主力機構資金實力的增強而不斷強化,畢竟在資本市場上實力才是一切。2003、2004年兩年的行情都表明了這一點,雖然這兩年超跌個股的反彈對價值型投資形成了一定的挑戰,但沒有基本面支持的行情還不具備動搖價值型投資理念的底氣,只會成為過江龍資金速戰速決的一種選擇。同時,在確立了自身的市場主導地位之后,基金在市場中似乎已經找不到可以匹敵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將出現基金陣營的內部進行不同的博弈,這將對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