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CPI”、“預期收益率20%”……在股票、基金等傳統投資渠道表現黯淡的形勢下,今年白酒類理財產品的推出依然熱度不減,并且“噱頭重重”。不過,在高端白酒價格下滑,“勾兌門”、“塑化劑風波”等“黑天鵝”又漫天飛的境況下,白酒類理財的“錢途”如何?
收益誘人,白酒類理財走俏
今年股市、債市、基金等傳統投資渠道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就連一向被普通百姓視為投資“明星領域”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如今也“風光不再”。與此同時,這幾年我國白酒市場“一片繁榮”,高端白酒甚至被譽為“液體黃金”,其投資理財功能被不斷放大。
盡管今年高端白酒的價格有所回調,但白酒上市公司出色的業績表現,使得一些機構仍然無法割舍開發白酒類理財產品的商機,多家銀行等都相繼推出了多款白酒理財產品。
這些白酒類理財產品往往打出高收益的旗號,因而受到投資者的熱捧,產品一經推出短時間內就會被認購一空。除了銀行和信托公司熱衷于開發各類奪人眼球的白酒類理財產品外,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又興起了一股酒類交易所的熱潮。它們的主要業務是開發各類“紙白酒”投資產品,將白酒像股票一樣進行交易。投資者既可以進行虛擬交易,也可以要求實物交割。
收益下降,市場不“買賬”
白酒類理財產品之所以受到追捧,事實上大背景是這幾年高端白酒市場的“牛氣沖天”。不僅價格“一路瘋漲”,而且供貨更是“一瓶難求”。不過今年3月份開始,在經濟增速放緩、“三公消費”限制、產能擴張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這樣的瘋狂盛宴已經慢慢消散。以一斤裝53度飛天茅臺為例,現在的價格比春節時掉了三成。就在不少經銷商期許接下來的元旦、春節銷售旺季能有所起色的時候,11月初,白酒“塑化劑”風波兇猛來襲,再一次給了白酒行業沉重一擊。
白酒行業景氣度下行,這也或多或少給白酒類理財市場蒙上一層“陰影”。某股份制銀行負責理財產品設計的相關人士坦言,隨著白酒價格的回調,不排除一些白酒類理財產品的到期實際收益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受影響程度主要與產品設計有關。“有些理財產品可能僅是打著白酒的概念,資金投向不一定完全都是白酒,但如果有掛鉤白酒的話就會受白酒價格波動的影響。”
從各類酒交所也可以看出,雖然發行“紙白酒”的積極性很高,但部分白酒投資產品的市場表現并不“買賬”。比如目前在上海國際酒業中心上市的5款白酒中,有3款白酒目前的交易價都跌破了當時的發行價,出現了不同比例的浮虧。
過度金融化助推投資泡沫
專家認為,無論是白酒理財產品亦或是“紙白酒”,無疑都為投資者開辟了一條新的投資渠道,不過白酒的最終功能畢竟是消費,酒瓶子上過度地披上金融的外衣,難免會助推行業泡沫。并且國內對于白酒理財等另類投資還缺乏相關的制度保障,因此這類產品所面臨的風險也更高,這是需要警惕的。
曾經在上海華致酒行從事多年營銷工作的苗春說:“法國紅酒的生產和評級是有立法保證的,在勘驗好的田畝數中產量需經過核報,不能隨意增產,這保證了供需和品質。目前在我國,你剛出一瓶50年的年份酒,廠家又會為其他經銷商出一批同類的酒。怎樣判定流通量?怎樣確定增值性?”
瑞銀證券分析師王鵬也表示,白酒之所以能成為投資品,是因為酒的“增值”功能,而這需要白酒企業的配合,控制收藏級白酒的產量和出廠價格。“產品的稀缺性只有通過交易平臺和酒企的持續合作才能雙贏,否則雙輸。”
今年11月份,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另類投資的小型研討會上就有機構表示,現在國內還缺乏白酒產品保真鑒定的第三方權威機構,在最為關鍵的“產品稀缺性”上也沒有好的制度體系,監管處罰廠家違規的相關制度更是缺失。 (據《新聞晚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