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多家奇特均表示并未生產相關藥物,或不打算提高相應品種的產量。從國內企業的態度來看,資本市場的狂熱還沒能傳染到產業層面。
經過周一的一輪爆炒,超級病菌概念股已呈明顯分化趨勢:聯環藥業繼續漲停,海正藥業和華北制藥則以下跌收盤。
8月17日,聯環藥業證券事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趙太告訴本報記者:“我們其實并不希望股價如此波動,一來并不是業績使然,二來公司不得不停牌宣布異常波動,多少會影響公司的形象。”
2009年甲流肆虐,讓資本市場認識了達安基因、海王生物等似是而非的概念股的巨大能量。而這次更加虛幻的“超級病菌”,又燃起了游資惡意炒作概念的熱情,浙江醫藥、萊美藥業、海王生物等再次遭遇非理性資金的追捧。
8月16日,萊美藥業發布公告稱未生產任何與超級病菌相關的藥品,華北制藥等多家企業也宣稱并未生產相關藥物。
超級病菌到底威力如何,至今莫衷一是。不過從國內企業的態度來看,資本市場的狂熱還沒能傳染到產業層面。
國內冷靜應對
8月10日,世衛組織剛剛宣布H1N1大流行結束,世界權威醫學期刊英國《柳葉刀》雜志就發文指出,在南亞地區出現能夠抵抗絕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級病菌”(Superbug),并已傳播到英美等國,遭成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多人感染。
《柳葉刀》的實驗數據指出,產生耐藥性的是存在于大腸桿菌DNA上的一個基因片段,被定名為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NDM-1)。NDM-1基因片段被認為可以在不同類細菌間傳播復制,并且很容易發生變異。
在上百病菌樣本中,替加環素對19份樣本無效,黏菌素的對3份樣本無效。《柳葉刀》原意是證明該病菌的抗藥性極強,但替加環素和黏菌素這兩個藥品很快成為了國內游資炒作的依據。
甚至歷史上曾被稱為“超級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MRSA)也被舊事重提。唯一對MRSA還有效的萬古霉素成為熱炒的焦點。
海正藥業被熱炒為“唯一同時擁有替加環素、萬古霉素的上市公司”。不過,一位內部人士介紹:“這不是事實,我們沒有替加環素的批文,也就不可能生產。萬古霉素則是和雅萊公司的合作項目,其產品控制權也不在海正手里。”
2008年6月8日,海正藥業與香港雅萊公司簽署《合資意向書》,共投5000萬美元主要從事萬古霉素等原料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海正方面持股49%,萬古霉素的技術來自于雅萊。
聯環藥業的趙太表示:“我們注意到國外文獻稱黏菌素能夠對超級病菌有效果,但我們的產品是否同樣有效,必須經過臨床試驗才能證實。”
趙太介紹,公司生產的是多粘菌素E,后來改名為“硫酸鏈菌素”,主要用于兒童腸道感染的治療。多粘菌素本身有多種異構體,至于外資文獻中的“黏菌素”是否就是多粘菌素,到底是哪一類異構體,公司方面沒法判斷。
“這是個老產品了,上世紀80年代就有生產,那時候我們還叫揚州制藥廠呢。”趙太表示,“國內產這個藥的企業可能就一兩家,但銷得也少,占公司銷售額的不到1%,幾乎可以不計。”
上述兩家公司均表示,沒有對此次超級細菌事件進行過評估,并不打算提高相應品種的產量。海正藥業人士稱:“我自己判斷不會像H1N1那樣。這次沒有很強的市場預期。”趙太也認為:“目前看來感染人群并不多,無法形成商業需求。”
惠氏卷入成謎
國內企業只是謹慎關注,但在NDM-1的發現地印度,超級病菌引發了全印度抗議之聲。
印度醫療開支僅為美國的20%,同時在神經、心臟和整形手術的技術方面堪稱世界一流,因此印度發展出了“醫療旅游業”,吸引外國人到印度治病旅游。
印度是世界上醫療旅游業排名第二的國家,年收入約10億美元。因此在《柳葉刀》刊發超級病菌文章的第二天,印度政府就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應,稱將這一病菌稱為“新德里金屬”是不公平的,目前尚不能確定病毒的源頭。另外,對《柳葉刀》警告患者不要前往印度做手術的行為表示憤慨。
印度衛生部甚至隱晦的指出,這項研究得到了惠氏的支持,研究人員因商業利益而導致結果的扭曲。替加環素正是惠氏的專利藥品。
然而,印度最大的傳媒集團《今日印度》撰文指出,政府為保護醫療旅游業而低調處理超級病菌事件,甚至橫加指責研究人員,是完全錯誤的。因為NDM-1最早是由兩名印度醫生發現的。
今年3月,印度醫療旅游業巨頭、阿波羅醫院的感染病專家K. Abdul Ghafur就在印度醫師協會期刊上發表文章,介紹了NDM-1。
印度官方認為,NDM-1“能被任何一家條件尚可的醫院檢查出來,因此不會大規模傳染”。但Ghafur表示,如果醫院真有能力查出來,那么全印度的病患數可能“比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更具轟動性”。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