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在多媒體時代,我國傳媒行業的多頭管理已經不適應目前的發展。在資本市場上,傳媒行業上市公司也以采編和經營相隔離的面目示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質量。2007年歲尾,隨著粵傳媒的上市,《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為自己搭建了一個融資平臺。出版傳媒的上市,則首開傳媒行業整體上市先河。
文/本刊記者 張 盈
什么是傳媒?一本“魔鬼辭典”的解釋是:“傳媒是用來填補除工作、睡覺之外剩余8小時的東西。”
雖然這樣解釋有些偏激,但這種說法很準確地概括了傳媒的一大功能,那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和文化娛樂需求。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娛樂文化需求的重要性越發凸現出來。
為了便于管理和文化安全控制,我國傳媒行業一直是多頭管理,黨報黨刊和群眾喉舌隸屬于中宣部,影視由國家廣電總局歸口管理,出版發行和互聯網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抓,三者的職能還有交叉。這已經不適應多媒體時代的變革和發展要求。
由于歷史沿革問題,傳媒行業一直被視為事業性單位,但廣告、會議策劃等經營活動又是按照市場機制運行。所以,在資本市場上,傳媒行業上市公司通常以采編和運營相隔離的面目示人。
例如,中視傳媒作為中央電視臺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其核心資產并不是節目的制作和發行,而僅僅是央視無錫影視基地、南海影視城兩大電視劇制作基地和中央10套科教頻道廣告代理。北青傳媒的上市資產也只是《北京青年報》的廣告和經營性資產,采編業務仍保留在被定性為政府事業單位的北京青年報社,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的形式代理經營廣告。
在2007年歲尾叩開上市之門的出版傳媒(601999),首開國內傳媒行業采編業務進入上市公司的先河。目前,江蘇鳳凰出版集團借殼ST耀華,湖北日報報業集團與國藥科技重組,電腦報、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出版集團、江西新華發行、中影集團也在積極沖刺上市。
登陸資本市場恰逢其時
中國有線電視接入數為全球第一,手機用戶數為全球第一,網民數量也有趕超美國,獨占鰲頭之勢。但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旺盛的文化需求卻沒有催生出一個世界級的傳媒公司。
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王冉告訴記者,國際投行的分析師們都在關注中國的傳媒行業,認為中國具備了催生世界一流傳媒公司的一切要素,但現實是,中國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傳媒公司。在西方成熟資本市場上,傳媒公司享受著與其業務的高成長相匹配的高估值,時代華納、貝塔斯曼、迪斯尼和維亞康姆長期雄踞財富500強。而中國的傳媒公司收入規模偏小,還存在著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局面。
百度和分眾傳媒已經憑借其鮮明的業務模式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網絡門戶也獲得了國際影響力,相對于網絡等新媒體,圖書、報刊、影視等傳統文化行業的發展就相對遲緩了。王冉認為,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是新媒體通過上市引入了社會資本的加入,同時,也理順了公司發展和治理機制。
目前,出版影視等傳統文化也循著新媒體的發展路徑,以出版傳媒為前哨,成批登陸資本市場。而它們也將恰逢其時,受益于2008“奧運效應”,奧運廣告投放將使傳媒獲得較高增長。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08年,中國廣告市場將出現25%的增長高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