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一個有趣現象是,外資機構對中資銀行的看法似乎已經成為A股市場明確的反向指標。
上周一摩根大通發布研究報告,認為通脹壓力和經濟增速放緩將降低中國經濟的投資吸引力,并且建議投資者做空四大國有銀行。話音剛落,中資銀行股上周三在A股市場即出現大幅上漲,中信銀行更是強勢漲停。有意思的是,摩根大通的這份報告還引發了一場機構之間的口水戰,相當多數的內地券商紛紛撰文稱小摩的看空邏輯和判斷“不靠譜”。
單從A股走勢來看,摩根大通的判斷確實不靠譜。因為本周就將是A股上市銀行集中披露年報的時候,而從此前預披露信息和已經披露的銀行年報看,銀行向A股投資者呈上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將是比較確定的事情。年報數據值得期待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雖然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擠壓了銀行傳統的利潤空間,但是至今來看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還算有效。
另外,與銀行經營息息相關的外部經濟環境,壓力雖大,但未來發展空間確實不小。上周后半段A股市場的走勢印證了這一點,自上周三起相當多數的銀行股都呈現強勢反彈的走勢,除國有大行漲勢不溫不火之外,業務有一定特色的股份行這幾天里的股價表現都相當不錯。
不過,H股市場卻沒能完全響應A股市場的走勢。摩根大通點名建議做空的四大國有銀行H股股價,除上周三與A股價格同步出現反彈之外,其余時間的表現均乏善可陳。而且,摩根大通也并非唯一一家看空機構,包括野村、瑞銀、美林和巴克萊等機構在內,近期都曾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和銀行未來的走勢并不樂觀。很顯然,如果按照現實的股價表現,投資者在H股市場參照摩根大通的建議賣空銀行股,是有相當機會獲得不錯回報的。
為何對于A股不靠譜的判斷,卻能在H股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記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兩個市場的資金走向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背離。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會注意到,今年2月份以來,年前曾經鬧到不可開交的熱錢襲港事件好像一夜之間就變得悄無聲息。記者翻閱了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美元兌港元即期匯率走勢,發現自1月份起曾經一度牢牢封死在強方兌換線附近的港元匯率就已開始急劇攀升。而彼時,正是市場傳聞美聯儲有可能提前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并逐步退出現有寬松貨幣政策之時。一時間,幾乎所有新興市場面臨著相當大的資金外流壓力。與市場預期所對應的是,恒生指數從2月初開始一路下行,而內地銀行的H股走勢,也基本上與這一趨勢吻合。
但與此同時,A股市場近期的資金走向卻完全不同。一方面,外匯占款的數據顯示1月份有大量資金進入內地市場;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信貸投放洪流也正好開閘。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方向,也是從近期才剛剛從凈投放轉變為凈回籠。顯然,A股市場并沒有資金外流的壓力,反倒是市場對各種增量資金入場的預期還在不斷高漲,比如近期熱議的地方社保資金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
因此,在兩個不同的市場環境里,同一個標的的投資建議確實有可能出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觀念,但這并不意味著外資機構對市場的看法就一定是“陰謀論”。對市場熟悉的投資者應該很清楚,任何投資建議都是在參考基本面和資金面等多種因素之后才能夠給出,一旦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相應判斷也會隨之改變。
最近的典型案例,就是很多外資機構并沒能準確預計美聯儲在去年9月啟動QE3。后來的結果可想而知,在大量資金涌入H股市場的情況下,一個月前對于中資銀行股的看空判斷頓時成了過眼云煙。在民生銀行上大賺特賺的史玉柱[微博],甚至都不忘在微博上調侃一下對手——惡意做空民生的壞蛋,內褲輸掉了!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