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er's Observation
■ 記者手記
□本報記者 徐暢 張朝暉
有人戲言,去年中國銀行業向市場拼命發錢,而今年銀行開始向市場要錢。
正是由于商業銀行去年業務的快速擴張,9.6萬億的天量信貸投放使得銀行的資本金嚴重不足,在監管壓力下,部分銀行的業務擴張受到極大限制。重啟銀行的融資之門已經成為銀行保證未來發展的必備手段。
面對“融資=圈錢”以及銀行將從市場“抽血”的質疑,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回應稱,銀行融資并非洪水猛獸。作為一個每年分紅率高達50%、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40%的金融機構,持有銀行的股權應該成為一種不錯的價值投資。
與去年國外銀行“填窟窿式”的融資不同,我國銀行再融資是高成長下的資本需求。數據顯示,2009年在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計劃和積極的貨幣政策作用下,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規模高速增長。貸款余額由年初的32萬億元猛增到年末的42.56萬億元,同比增長32.99%,增速之快前所未有。
數據顯示,除2009年中及時補充資本金的銀行外,到2009年底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紛紛下降,而且多數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高出監管要求不多,需要及時補充資本金。實體經濟繼續向好使得上市銀行面臨的貸款需求日益旺盛。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是銀行再融資較好時機。從估值看,目前行業10年動態PE在12.2倍,PB在2.3倍,較低的估值水平已對再融資和資產質量問題有了較充分的反映,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從業績支撐看,隨著資產負債結構的繼續優化,以及在加息預期作用下,商業銀行的凈息差也將繼續改善,促進經營業績的繼續提高。預計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5%,全年業績增速有望達到20%。上市銀行較為明確的業績增長等正面因素使銀行股的估值優勢凸顯。
對于部分市場人士擔心的銀行資產質量問題,由于宏觀經濟向好,加上政策采取審慎監管的態度,監管層和銀行自身對去年發放的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已采取了“未雨綢繆”的防范措施,上市銀行的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將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消化。目前政府調控著眼于控制貸款投放節奏,從中長期看有利于提高銀行貸款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