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融資計劃陸續披露,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融資計劃也已基本披露到位。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在為2010年的融資大戲粉墨登場。
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對銀行融資的厭惡情緒時有爆發,但是如果不能清晰地理解商業銀行的融資意圖,就很難從客觀的角度對此進行評判,更談不上據此來指導投資。我們認為,商業銀行的融資行為具有戰略意義,這將直接影響2010年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也將對未來五年的中國金融發展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狀況與世界同行比較起來,從某種方面來說,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昔日的行業翹楚現在都在為核銷壞賬而苦苦掙扎,而中國同行們卻在2009年逆勢大量投放貸款,其數額之大在世界金融史上也屬罕見。
由于去年商業銀行普遍放松了風險控制標準,10萬億元的新增貸款中,很有可能產生較為龐大的壞賬,這將直接提升未來五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防患于未然,提高商業銀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和壞賬撥備覆蓋率無疑是明智之舉。所以,從金融監管當局的角度出發,目前的銀行融資行為是保證系統性金融風險概率下降的現實途徑。這對投資者來說或許有些殘酷,但是為保證金融系統的中長期安全,一定要在現在進行融資。
本次商業銀行的大規模融資較以往幾次最大的不同,在于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成為了上市公司,這就直接導致這次融資,與以往政府注資及財政撥款核銷壞賬的做法有著本質區別。市場化的融資方式成為此次的主要手段,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不再需要全民背負壞賬,也不會增加財政赤字進而導致通貨膨脹。投資者與商業銀行的大股東以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共同為防范長期金融風險達成一致。
2009年的大量放貸基本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用作為支撐的,也就是說,為了防范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和經濟周期波動,政府需要在未來五年內為這次大規模的融資支付相當大的現金流。而本輪投資的主要對象為長期投資項目,這將直接導致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短期現金流短缺。出讓土地和轉讓資產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可以預見,在銀行大量融資后,出于對風險控制的審慎性要求,銀行必須大力控制風險。地方政府將不得不為此開始籌集大量資金,這將導致未來五年中國金融發展速度達到超乎尋常的速度,大量金融創新將應運而生。目前進行的基礎性制度創新,就是在為可能發生的金融創新作準備。
投資者已經沒有必要再過多討論融資的必要性,而應該專注于尋覓融資后能夠實現超常規發展的商業銀行。(作者:潘瑋杰 系上海利可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