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港股 > 中資銀行H股遭外資股東大規模拋售 > 正文
外資機構的減持,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流動性出現問題,與中國銀行的經營狀況沒有直接的聯系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張輝王仁貴
1月14日,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BS)宣布以每股1.71元港幣的價格出售其所持有的中國銀行4.26%H股股份,套現16億英鎊。始于2008年最后一天瑞銀減持中行股份一事,最終以RBS的全部“清空”印證了各界對外資會繼續減持的猜測。
先前一度質疑與境外戰略投資者合作損害了國內利益的聲音再起。其間混雜著對撤離原因的各種版本的猜想,更有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對中資銀行業的發展前途的關切,以及對中資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功過”的反思。
《瞭望》新聞周刊在第一時間聯系采訪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剛一見面他就說:“你們可以敞開問,我也會敞開回答。”《瞭望》新聞周刊同時約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博士對此進行深入解讀。
外資減持主要是想解決自身的流動性
《瞭望》:2008年的最后一天,也即瑞銀(UBS)持有中行H股三年鎖定期結束后的第一天,UBS減持了全部的中行H股,完全退出了中國銀行。繼此之后,RBS也開始“拋售”中國銀行股份。原因是否如部分人士所說的那樣是外資對中國的市場失去信心?會不會有大范圍的拋售?
王兆文:外資減持中資銀行股份一事,近期受到比較大的關注。按照協議,在鎖定期結束之后,可以選擇持有也可以選擇出售,這是一種正常的市場交易行為。從另一角度看,此番“撤離”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主因是他們“后院起火”引起的。所以,對外資撤離不必看得過重,更不用驚慌。
金融危機爆發以后,與中資銀行合作的戰略投資者都遇到了較大的財務問題,首先是流動性的問題;其次,戰略投資者本身的經營策略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業務攤子鋪得太大,投得太大,彈性太大。瑞士銀行的體系和其他國家不同,瑞士不可能像美國、英國那樣出手去救它的銀行,因此,UBS受到的沖擊特別大。RBS的盤子已經鋪得很大,其在美國、荷蘭等國家也進行了較大規模投資。金融危機一經觸發,其流動性必然面臨較大困難。事實上,RBS的流動性困境并不是現在才有的,之前已經存在。在此之前,RBS曾經想把資產賣掉一部分,可能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辦成。
左小蕾:我以UBS為例來分析一下。瑞銀急急忙忙地去套現,可能是資金壓力大。在金融市場尚未穩定、次貸風險尚未充分釋放的情況下,其流動性風險隨時可能爆發。因此,瑞銀在當前情況下套現,提前進行資產負債的管理,避免演變成雷曼那樣的破產倒閉的危險,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自保之策,對此完全可以理解。
《瞭望》:中國銀行業的利潤構成以息差為主,而在央行一次次降息的情況下,息差正在收窄。對于外資的撤離,有聲音認為,可能是緣于對中國銀行業的前景不看好。對此,你怎么看中資銀行未來的盈利水平?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