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投資者心目中武藝高強而又行蹤神秘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最近兩周來,正在紛紛從中資銀行中撤離股份,先有瑞士銀行拋售了持有的30多億股中國銀行H股,一周之后,美國銀行減持56億建設銀行H股,最近一筆是蘇格蘭皇家銀行,全部拋出手中持有的100多億股中國銀行H股,就連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李嘉誠也加入了拋售中資銀行股的隊伍,先來看看最先遭遇撤股風潮的中國銀行。
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何紛紛減持中資銀行
2008年12月31日,這一天是境外戰略投資者投資中國銀行的股份解禁日,而就在這一天,瑞銀集團悉數拋出了其持有的全部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至此瑞銀集團從中國銀行全身而退,籌得資金共計8.08億美元。
而就在瑞銀集團開啟近階段戰略投資者減持中國銀行股份的先例后,2009年1月7日,李嘉誠基金會又出售了20億股中國銀行H股,此舉共籌集了5.24億美元資金,李嘉誠的拋售在香港和內地的資本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央電視臺駐香港記者站記者張利中:“李嘉誠減持中銀股的消息一出,投資者不免擔心中銀資股的前景,1月8號,也就第二天,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下跌了552點,跌幅近4%,國企指數以急挫484點,內地的銀行股全面大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都跌破了配股價,中銀跌了8.4%,建設銀行跌了4.4%。”
壓在中國銀行頭上的減持壓力,并未因時間的推移而減輕,1月14號,蘇格蘭皇家銀行又發表聲明,表示已悉數出售其所持有的108.09億股中國銀行股權,每股作價1.68—1.71港元,即較中行昨日收市價1.85港元,折讓7.57-9.19%,蘇格蘭皇家銀行套現約24億美元。
2005年,中國銀行分別與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淡馬錫控股公司、亞洲開發銀行4家機構簽訂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4家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352.99億股中國銀行H股,占中國銀行總股本的13.9%,根據協議,所持股份鎖定期為3年,到2008年12月30日期滿,然而2009年剛剛到來,這些境外戰略投資者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拋售中國銀行。
很多金融界的人士都還記得,今年上半年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在他的中國之行中,還提到能否放寬外資入股中國銀行業的限制,想不到自打2008年的最后一天開始,中資銀行股卻成了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拋售對象,一直希望入股中資銀行的境外資本,現在的態度怎么突然來了180度的大轉彎?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我們更多的是,理解為他是一個財務方面的需要,因為他本身面臨著財務上面緊張的這種局面。”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告訴記者,2008年的金融風暴,導致全球大部分機構和投資都出現了嚴重虧損,在這個背景下,金融機構出售流動性強且比較優質的資產以修復因金融危機而惡化的資產狀況,是一項正常的選擇。
趙錫軍:“我們可以看到了,像花旗等等都在出售他在全球各地的資產,前兩天花旗銀行剛剛把他的一個經濟業務就是所羅門美邦的業務,賣給了摩根士丹利。”
記者也注意到,作為首個減持中國銀行股份的瑞銀集團,正是這場金融危機中,歐洲乃至全球受損最為嚴重的銀行之一,截至2008年12月21日,瑞士銀行資產減記已近490億美元,規模居歐洲之首,在香港,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分析師王晗也告訴記者,次貸危機對瑞士銀行影響很大,相關資產的撥備減記,使其流動性趨緊。
國泰君安(香港)證券公司分析師王晗:“瑞士銀行急于減持的話,我們覺得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在次貸風暴中他們自身受到了很大的一個影響,他們確實在盈利能力包括流動性都遇到了一些問題,所以被動的可能需要一些周轉,然后才選擇了一些減持。”
而從蘇格蘭皇家銀行的數次融資計劃中,也可以看出其對資金的渴求,2008年11月,為充實資本,陷入危機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公開配售了150億英鎊,但股東僅認購了其中的0.24%,無奈只好以剩余股份向英國財政部融資,至此,英國政府持有其57.9%的股權,此前9月,蘇格蘭皇家銀行剛進行了一次120億英鎊的增股融資計劃,一度創下了英國歷史上融資之最。
王晗:“蘇格蘭皇家銀行他的新上任的CEO,因為他在非常高的位置收購了荷蘭銀行,所以他這個新上任CEO的戰略有所轉變,他可能會更加專注于發展英國本土市場而減少海外的業務,所以他已經大幅的削減海外的投資,所以這也是可以作為一個解讀,為什么他在這個時候選擇,可能會選擇減持中國銀行這樣一個原因。”
那么李嘉誠基金會減持的原因又是從何考慮?記者也就此問題聯系了李嘉誠基金會的新聞發言人。
中央電視臺駐香港記者站記者:“李嘉誠基金的新聞發言人接受我的電話采訪,他說李嘉誠基金會曾經共擁有的50億股的中國銀行的股票,于7號以配售的方式減持了20億股,現在手里還有30億股的中銀股票,這些股票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不會賣出,發言人清楚的表明,李嘉誠減持中銀股并不是不看好中銀,純屬于正常資金調動,至于配售所得的40億資金將研究用做各項公益項目。”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告訴記者,2008年11月,我國外資增長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外資正通過各種渠道回籠資金以改善自身的資產狀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他主要是2008年上半年,西方金融危機出問題以后,他不但是說賣你銀行的股份,他通過各種渠道他能夠集中回流到他本部的,集中到手里的流動性,盡量的想到向回抽,所以說的確說這是一個他來進行自保的一個途徑。”
戰略投資者減持后會給中資銀行留下什么?
從前面的分析看,在這場金融風暴中損兵折將的境外資本,不約而同地把它們手中的中資銀行股當成了提款機,一旦禁售期一過就趕快變現,填補資金漏洞,據估計,這次僅僅瑞士銀行、美國銀行及李嘉誠基金會三家,就總共拋售了價值325億港元的中資銀行H股,獲利達240億港元,這些戰略投資者拿走了急需的現金,那它們又給中資銀行留下了什么?
2003年以來,我國啟動了新一輪的國有銀行改革,而這輪改革的關鍵點,在于要使銀行有一個良好的運作環境,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則有助于盡快實現這一目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所以說引進戰略投資者,我們首先要把國際上比較先進這些商業銀行把他們這套經營管理模式,公司治理框架要引入引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