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順風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0日 15:13 《財經時報》 | |||||||||
在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吳長根看來,應加大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力度,使中國銀行業的系統風險得以逐步轉移 □ 本報記者 鄧妍 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市場又上演了完美一幕。
在中國建設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80億美元的海外IPO(首次公開募股)項目中,大摩身兼數職,既是該項目的聯席簿記建檔人、聯系全球協調人,又擔任穩定價格和結算的代理人。 外界傳言,大摩此役能獲8000萬美元承銷費用。但據建行招股書中披露,大摩的承銷費率為2.5%,按80億美元募集金額計,大摩收入囊中的或許不止區區8000萬美元。 先入為主 摩根士丹利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已活躍在亞洲市場。1994年,大摩分別在北京、上海開設辦事處,并于當年10月,獲準與中國建設銀行及另外3家投資者共同組建中國第一家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 這為大摩與建行此后的長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吳長根的說法,待擬上市企業開始尋找投資銀行以準備上市時,投資銀行方才介入選秀的行為,屬于“搭順風車”。 搭順風車,顯然不是大摩的一貫作風。大摩的處世原則歷來都似乎是提前介入,先入為主。 僅僅在建行正式掛牌交易的19天前,永樂家電(0503.HK)同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摩根士丹利既是永樂家電的戰略性股東,又是永樂家電IPO項目的主承銷商。 同樣,在蒙牛乳業(資訊 行情 論壇)、平安保險(資訊 行情 論壇)未上市前,大摩均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搶灘登陸。 據摩根士丹利提供的最新資料,從2004年至今,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市場,共完成11個首次公開發行項目,發行規模總計119.6億美元;完成15個并購交易,交易規模總計200.5億美元。 轉移風險 主理建行IPO項目前,吳長根曾直接負責過多項為中國企業籌措資本金的項目,包括2000年中國聯通(資訊 行情 論壇)和中國石化數十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和此后的中國鋁業(資訊 行情 論壇)及中國電信(資訊 行情 論壇)的上市等。 入職摩根士丹利前,吳是中國銀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倫敦)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中國銀行國際(英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和中國銀行董事。 銀行業的資深履歷,加之剛完成建行IPO項目,令吳長根對于當前中國銀行業的整體改革別有一番想法。 在吳的印象中,就在三年前,即2002年,很多人都懷疑中國的銀行業改革能否成功。 但建行香港上市的反應,讓吳長根得出另外的判斷——海外投資者認購踴躍,足以證明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看法改善。 不過,這并不意味中國的銀行業今后的改革步伐可放松。相反,還有很多重大的挑戰需要面臨。 中國近幾年經濟高增長,其支撐力量主要來自銀行系統,直接融資市場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作用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系統仍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銀行系統的風險仍然比較高。 如何加強風險管理,保持較低的不良貸款率,使之不會出現大幅上升,這對于中資銀行,是一大挑戰。 吳長根透露,在建行路演中,投資者問得最多的問題,便是如何能繼續保持其資產質量?吳認為要解決此問題,從銀行本身看,需繼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但更要依靠加快金融體系的改革,來逐步把銀行中的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上去,這是當務之急。 具體而言,不僅僅股票市場要進行股權分置改革,還要盡快建立或發展國內的固定收益類市場,即債券和與債券相關的市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