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港股研究 > 建行上市 > 正文
 

今日10時 公眾公司建行原點計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7日 03:01 第一財經日報

今日10時公眾公司建行原點計程

  編者按

  恍惚兩年間,事關中國經濟命運的四大行改革已經曙光在前。直到2003年,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依然深陷泥沼之中:第一次剝離之后壞賬繼續累計;管理體制仍然僵化,未能變身現代企業;內控機制不嚴,內部案件頻發。而達摩克利斯之劍即將斬落——2006年對外資銀行的全面開放。一時間,四大行困局成為“中國崩潰論”者最常用的論據。短短兩
年之后,似乎是經濟改革最難跨越的險關,已然走過一半。比所有關注者的想象更迅速,注資——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市,這三部曲建行已經完成,中行、工行只需亦步亦趨沒有大的難關,農行尚需央行與財政部更大力度的支援。所有人都知道,這如破竹之勢,更多源自國家實力——尤其是外匯儲備的增長,以及外界對搭上“中國號快車”的渴望。對四大行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真實競爭力的打造還要靠他們自己。

  本報記者 唐昆 發自北京

  昨天上午,在北京國貿大廈附近京廣橋下塞車一個小時的吳長根非常焦急,因為他必須盡快飛往香港特區為他今年最重要的工作畫上句號——今日,中國建設銀行(0939.HK)將正式在香港

證券交易所掛牌。

  吳長根是摩根士丹利(亞洲)的董事總經理兼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在此之前,他曾經負責過2000年

中國聯通(資訊 行情 論壇)(資訊 行情 論壇)(0906.HK)和中石化(0386.HK)數十億美元的IPO項目以及中國鋁業(資訊 行情 論壇)(2600.HK)和中國電信(資訊 行情 論壇)(0728.HK)的上市。而本次建行IPO項目的完成令他尤其興奮。

  “建設銀行作為內地四大國有銀行首個境外上市項目,是亞洲(除日本以外)有史以來最大的IPO。”對于摩根士丹利和吳長根而言,建行IPO也具有里程碑意義。“不僅僅是亞洲,全球我們所到之處都在密切關注。”

  而建行IPO幾乎被光環和榮譽所籠罩:它是四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內地企業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亞洲除日本以外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股首次公開發行。

  “建行成功上市證明了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內地國有銀行改革成功的認可,對中行、工行上市極具參考價值。”吳長根對此番建設銀行的表現相當滿意。

  2005年10月20日,摩根士丹利為建設銀行80億美元(行使超額配售權之前)的首次公開發行定價,并擔任該項目聯席簿記建檔人。最終,機構投資者、公司及散戶認購需求超過800億美元,超額認購超過10倍,最后定價為每股2.35元港元。其中,國際部分需求超過600億美元,香港公開發行部分需求超過170億美元(超過42倍超額認購)。

  其實,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在路演前數月內,與遍布全球的350家機構投資者展開過數輪會談。最終的收獲是,本次機構投資者需求超過190億美元,占總需求32%,認購規模超過1.5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超過30家。

  “管理層在路演期間表現出色、應對自如,使得總體下單率達到83.7%。”一位承銷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其中亞洲下單率62.7%,歐洲86.7%,美國75%。

  每股2.35港元意味著什么?相當于1.96倍的2005年預估市凈率、13.9倍的2005年預估市盈率、11.9倍的2006年預估市盈率。相對于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3328.HK)定價水平(1.6倍市凈率)具有22%的溢價。

  “建行上市對于全球投資者而言,不啻為一次絕好的享受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成果的機會。”一位投行人士稱,2003年以來H股指數增長率為152.7%,分別為恒生指數和標普指數的2.7倍和5倍。在此之前,境外資金只能購買中國概念基金,而上述基金一般涵括內地電信股和石油股,不能代表整體經濟形勢,“顯然銀行股的覆蓋面將更廣,代表性更強。”

  根據協議,摩根士丹利還將擔任穩定價格和結算的代理人,這意味著摩根士丹利將確保上市初期有足夠的買盤支撐。目前承銷商還擁有12億美元超額配售權,而一旦股價大跌,摩根士丹利的穩定價格機制也將開始運作。

  “一直以來,投資者的顧慮集中在三個方面。”一位承銷商人士表示,首先是中國內地近25年來每年9%的經濟增長率是否可以持續,為此,相關方面進行了壓力測試工作,向投資者展示建設銀行在經濟周期中的穩定性;其次是建設銀行資產質量、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能力,而美洲銀行和淡馬錫的加入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最后是銀行盈利,為此建行必須對外展示它的過往業績以及銀行定價能力。

  “建設銀行今后的表現取決于它自身以及整個中國內地金融改革,投資者希望看到,中國內地

股票市場和固定收益市場獲得更快發展,從而有助于銀行向資本市場轉移部分風險。”一位投行人士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9,2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