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領匯的風風雨雨 包裹嚴實再度出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14:1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王世渝 去年年底,香港“首只”REITs“領匯”因為兩位住公房的居民盧少蘭、馬基召的一紙訴狀而擱淺,把香港政界、財經界均搞得灰頭土臉。以至于經過半年的官司終于打贏之后,“領匯”的再度出臺,竟被包裹得嚴嚴實實。
無可否認的是,“領匯”的推出,充分展示了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高超財技。 首先,它以19億基金單位,籌資200億港幣之巨,成為全球單個最大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其次,它讓50萬香港人,占全港人口近10%的人數,排隊申購,景況空前。 第三,資產規模龐大,包括180項物業,151個商場,7.9萬個停車位;共計308.5億港幣。 第四,領匯發行凍結5920億港幣,散戶超額認購130倍。 第五,香港房委會大開私有化之先,將政府產權的公屋通過上市而私有化,變現200億,可以大大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 這么美妙的一件事,為什么差點胎死腹中?若說“領匯”的陣容,不可謂不大。發起人,乃政府房委會;承銷商、香港投資銀行界幾乎是傾巢出動,世邦魏理仕、第一太平戴維斯等專業機構也是悉數登場。 內地與香港的地理距離,僅區區一河之隔,但兩邊的財經距離卻非常遙遠。我尚不知“領匯”官司的各種內幕,但我認為“領匯”的操作,的確是大人物犯了低級錯誤。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近幾年熱鬧非凡的REITs市場在香港一直無人問津。雖然2003年立了法,建了章。REITs在香港掛牌卻一直沒有零的突破。李嘉誠反而將旗下資產打包到新加坡上市去了。眼看日本、新加坡在REITs上已經領先于香港,這不得不讓香港顏面盡失。因而,香港急需迎頭趕上,于是來了個“放衛星”的舉動,推出“領匯”,企圖一舉收復失地。 然而,事與愿違。香港反而因操之過急,跌了一跟頭,教訓不少。 首先,作為第一只REITs,應當學習鄧小平先生的“摸著石頭過河”的道理,以成功、穩妥的方式推出,給世界一個“我也來”的信號。 其次,公房私有化是進步,但是將廉價出租的類似于內地的經濟適用房私有化以后,投資者的利益訴求總是希望提高租金。這對只能租房,無力買房的香港低收入群體來說,必然造成心理壓力。 第三,一個項目涉及180多項資產,交易成本巨大,資產池的內在聯系缺失。非但沒有利用REITs的功能來整合某項業務,而更有處置不良資產之嫌,因此產品的設計水平實在不敢恭維。 雖然事隔一年,港方各牽涉機構與人士紛紛守口如瓶,不愿透露上市的推進細節,全力以赴力保成功上市,萬事大吉。但是,對于尚處于零狀態的中國內地REITs市場來說,“領匯”值得我們去好好研究與總結。 成熟的資本市場尚且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而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本來就弱,我們更應該穩妥操作才是。 (作者系上海瑞思房地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