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狂拋中資銀行股 海外大小非有組織無紀律(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4:15  每日經濟新聞

  未來:海外大小非撤離仍將繼續

  在香港市場,一家公司在上市之初往往都會引入一些戰略投資者,受歡迎的新股可能還會在國際配售環節引入企業投資人。

  這兩類投資人的區別在于,戰略投資者的入股時間往往相對較早,而入股作價也相對較低,例如建設銀行(00939,HK)的戰略股東美國銀行首批入股成本僅為每股1.115港元,遠低于建行H股發行價每股2.35港元;而企業投資人往往是在公司IPO時通過國際配售渠道以發行價買入新股,香港富豪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經常以這種方式參與新股認購。

  除了入股時間和價格的不同,企業投資人更傾向于財務投資者,戰略投資人則往往兼具財務投資者和業務合作伙伴雙重身份。近日拋售股份的美國銀行等都是相關中資銀行的業務合作伙伴。只不過,金融風暴讓外資銀行開始考慮如何粉飾自己的報表,于是中資銀行H股成了最好的“提款機”。

  對于海外大小非為何在如此低位減持套現,謝國忠認為,去年這些股份的價格處于相對高位時,誰也沒有料到金融風暴會如此嚴重,而全球市場對金融風暴的深刻認識也是在去年10月雷曼兄弟倒閉之后,但在那時,這些中資銀行股的表現也并不好。

  至于這種外資套現潮會否繼續蔓延,謝國忠認為,當外資股東因流動性不足產生融資需求時,便會產生套現動力,因此2009年的外資套現潮將會繼續進行下去。

  “眼下西方銀行注意力都放在國內,對海外投資都在壓縮或減持。未來幾個月,隨著西方銀行手中的中資銀行股的解禁期來臨,還會出現西方銀行拋售其手中的中資銀行股,”吳雅楠也說道。

  但他同時表示,西方銀行不會因此撤出中國金融市場。如美國銀行就表示,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高且時間長,所以不會輕易放棄。

  對策:不必過慮 或可趁機買入

  對照去年次貸危機大規模爆發,QFII紛紛撤出A股導致A股恐慌性大跌的前車之鑒,近來海外機構在港股的撤退也引起了投資者的疑慮:海外大小非的撤退是否意味著西方銀行業又陷入一波危機?這是否會對A股市場帶來一輪持續性的下跌?

  “這股風潮并不意味著西方銀行業陷入更大的危機。應該說,幾大銀行去杠桿后資產負債都有顯著改變,比如摩根大通和花旗的杠桿都從20~30倍的高位降至接近10倍。另外它們還可以發行政府擔保的債劵來進行融資。”吳雅楠表示。

  從樂觀的角度看,海外大小非的批量減持也需要頗具實力的大買家“接貨”,所以即便有人看淡中資銀行股的前景,同時也會有買家看好中資銀行股的前景。

  同為中資銀行股戰略投資人的高盛,就在去年底加倉工商銀行(01398,HK)。去年12月17日,高盛集團在場內以每股4.309~4.35港元增持了2052.9萬股工商銀行,令該行的持股量由去年10月底的19.99%提高至20.01%。高盛所持有的164.76億股工行H股將有一半在今年4月底解禁。

  除高盛外,去年12月31日,韓國投資大師樸炫柱旗下的未來資產管理(MiraeAsset)也增持了473.55萬股招商銀行(03968,HK)。該公司的最新持股量從6.91%增加至7.09%。

  盡管外資金融巨頭的情況較去年危機爆發時樂觀,但是剛經歷完2008年國內大小非解禁的熱潮之后,海外大小非的解禁拋售也確實打擊了部分投資者的信心。對此,吳雅楠強調,投資者更應看到A股市場主要還是反映國內經濟基本面。

  “QFII是否撤離不是中國資本市場走軟的首要條件,我從來不認為QFII是市場先知,他們在中國資本市場最多也就是個二流考量指標。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考量指標在中國是:共同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險基金。QFII會有一、兩次做對,但是從長期來說,他們不可能引領中國本土資本市場的潮流和主流。”美國投資策略有限公司投資部、上海鑫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邁克·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而更為樂觀的看法是,投資者不僅不應當恐慌,還應當趁市場調整的機會買入。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說,大股東們都在增持自己股票——美國的巴菲特在購買H股,香港的李嘉誠在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而匯金去年年底前也在增持中資銀行股。“跟著大股東買賣,你才可能變成大股東。”李大霄說,而對于中資銀行股來說,外資銀行其實都不算這些中資銀行股的大股東。

  “這些海外機構有錢還是匯金有錢?”李大霄提醒投資者。“國家在2007年號召大家賣股票,而在2007年底,國有資金就減持股票。現在,國家在增持股票,號召大家現在買股票,因此,跟著國家走,才能掙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