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如何虧損1.75億港元的
本報記者 蔣云翔
“我認為是星展銀行對我進行了欺詐!”時至今日,薛女士(化名)已氣憤至極。
2007年7-8月,薛女士在星展銀行香港分行業務人員黃先生的不停游說下,成為星展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戶。隨后星展銀行通過電話推銷,為她購買了大量Accumulator合約。今年10月份斬倉后,薛女士的虧損達到了1.75億港幣。
中信泰富投資Accumulator合約巨虧186億,已經暴露出了Accumulator合約的巨大風險。內地企業投資金融衍生品而產生虧損,已經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但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Accumulator合約等金融衍生品而產生虧損,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事實上,投資Accumulator合約產生巨虧的內地個人投資者不只是薛女士一位,且這些投資者都認為銀行在向其銷售Accumulator合約時有誤導、欺詐行為。荷蘭銀行香港分行私人銀行的客戶李先生(化名)表示,荷蘭銀行在向其銷售Accumulator合約中有欺詐行為,這造成李先生超過2000萬的虧損。
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黃明告訴記者,他也接觸到一些在香港投資Accumulator合約產生虧損的內地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都認為自己被銀行騙了。
時近年底,一些銀行對保證金為負的Accumulator投資者提起訴訟,也使一些投資案例浮出水面。廣東佛山兩位客戶在星展銀行香港分行投資Accumulator受損,反欠銀行保證金貸款,被銀行提起訴訟(詳見本報12月16日報道《星展銀行香港起訴兩內地累股證客戶》)。香港一位律師表示,今年香港投資Accumulator失敗的客戶數不勝數,由于年底銀行需要清理業務,近期幾乎每天都有類似的訴訟發生。
今年年中,香港投資者投資Accumulator合約產生巨虧,已經引發了香港證監會、金管局的關注與調查。如何保護內地個人投資者利益,也理應擺到內地監管者面前。
薛女士這樣虧掉1.75億
2007年7-8月,薛女士在星展銀行香港分行業務人員黃先生的多次游說下,先后在星展銀行私人銀行開設了個人賬戶以及San-Hot公司賬戶,薛女士是San-Hot公司的主要股東及總經理。星展銀行還專門為薛女士在英屬維爾京群島 (BVI)注冊了一家公司San-Hot HK,并將薛女士個人賬戶及San-Hot公司賬戶中的資金、基金、股票等資產轉移到San-Hot HK的公司賬戶中。
薛女士根據交易的明細統計,進入San-Hot HK賬戶的資金總額達到8088萬港幣,不僅包括薛女士個人賬戶以及San-Hot公司的資金,也包括薛女士生意伙伴打來的貨款。2007年11月份,San-Hot HK賬戶就被星展銀行凍結。到2008年10月底,星展銀行提供的綜合月結單顯示薛女士的總資產凈值為-9446萬港幣。
“8000多萬進去,兩個月賬戶就被凍結,一年時間反欠銀行9000多萬,我當時都懵了。”薛女士表示。
正是導致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巨虧的金融衍生品——Accumulator,造成了薛女士的虧損。
薛女士后來查詢在星展銀行的賬戶才知道,從2007年10月到11月初不到兩個月時間,星展銀行通過電話推銷為她購買了18只Accumulator股票合約,最大合約值達4.53億港幣;4只Accumulator外匯合約,最大合約值為400萬美元。
Accumulator 的全稱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即“KODA”),實際上是一個期權結構產品。發行商鎖定股價的上、下限,在一個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以低于現時股價的水平為投資者提供股票,當股價升過現價3%-5%時,合約自行終止,但保證投資者至少一個月的積累股份。但當股價跌破行使價時,投資者必須雙倍吸納股份。由于此類產品風險極大,在香港市場上又有I kill you later之稱。
薛女士沒有想到成為私人銀行的客戶,竟然給她帶來如此之大的虧損。事實上,薛女士起初并不清楚Accumulator是什么樣的投資產品。
薛女士回憶,在星展銀行開戶后,客戶經理黃先生每天打電話向她推薦股票。“他們說能拿到打折的股票,而在此之前我對這個產品一無所知,更不知道風險。” 薛女士表示,“沒有書面合同,也沒有什么簽字,只是他們打電話推薦,聽他講得這么好,我就說行吧。”
Accumulator屬于場外交易的投資產品合約,只向專業投資者發行。專業投資者無疑要能承受比普通投資者大得多的風險。
“(2007年)11月7日之前,我不知道他們給我做了多少Accumulator,也不清楚我賬戶有多少錢,因為我看不到賬戶信息。”薛女士說。
2007年11月份,薛女士需用錢去轉賬時,被告知銀行賬戶已經被凍結了,但是薛女士并沒有及時了解情況。
2007年12月,薛女士公司一筆業務需要銀行出具信用證,再次被告知賬戶已經凍結,無法開立信用證。根據星展銀行的綜合月結單,12月末薛女士賬戶的總資產凈值為7064萬港幣,其中包括3577萬元的定期存款以及價值3899萬元的股票、基金投資組合。
2008年1月,銀行開始不斷給薛女士打電話,要求薛女士“續錢”,說購買Accumulator的抵押金和保證金不夠了。
直到今年2月,薛女士才開始清理自己的賬戶信息和文件。這一清理,薛女士也嚇了一跳——她發現,在2007年9月20日至2007年11月15日期間,星展銀行的客戶經理通過電話向她出售了Accumulator股票18份及累計外幣期權4份,牽涉金額高達約4.83億港元,到2008年11月合約期滿,執行合約所需資金更高達2.88億港元!
“今年前四個月,因為股價暴跌,我每個月要收2400萬港元的股票。”薛女士說。
月結單顯示,今年2月份,星展銀行運用薛女士賬戶中的現金來購買股票。薛女士的現金組合由上月末的3074萬元降為1522萬元,股票價值則由2776萬元升為4605萬元。薛女士的資產組合中,股票倉位由42.89%升為69.82%。
隨后,星展銀行告訴薛女士,從今年5月開始到11月合約執行完畢,薛女士仍須額外提供資金共約1.73億港元,以履行一切Accumulator項下的義務。因為薛女士沒有追加資金,從5月開始,銀行開始以“透支”的方式每月幫薛女士接收2400萬港元的貨(股票)。
星展銀行后來向薛女士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從2007年11月起,San-Hot HK的貸款差額水平下跌至低于星展銀行在未完的Accumulator合約內所要求的水平。至大約2008年5月,San-Hot HK在星展銀行的賬戶內的資金已不足以讓San-Hot HK履行在未完的Accumulator合約之下的結算責任。星展銀行以透支的方式在San-Hot HK的賬戶扣賬,以履行San-Hot HK在未完的Accumulator合約之下的結算責任。薛女士稱,這些操作當時都是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
星展銀行月結單顯示,5月份星展銀行為薛女士提供了2223萬元的透支貸款。此時,薛女士的現金只剩下了993萬,股票在資產組合中占比達到84.23%。
此后,星展銀行不斷向薛女士提供透支貸款用來接貨。6月份投資貸款余額達到4560萬元,7月份達到6718萬元,8月份達到9231萬元。到9月底,透支貸款達到11899萬元,股票組合為6814萬元,在資產組合中占比為87.58%。
10月份,星展銀行正式通知薛女士已經斬倉。當月月結單顯示,薛女士的定期存款僅剩下1419元,股票及基金投資組合為0。透支貸款總額為9257萬元,總資產凈額為-9446萬元。
從8088萬到-9446萬,薛女士虧損額達到了1.75億港幣。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