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面臨調控 港汽車股已持續下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7日 03:35 北京晨報 | |||||||||
國家對汽車業的調控終于即將來臨,敏感的香港汽車股以一個月的持續下跌作為回應。而對于充滿爭議的調控方案,專家表示調控措施的可操作性應成為首要考慮因素。 8家汽車股 全面下跌
猜測半年之久的汽車業調控近日有了明確的下文,國家發改委日前透露出消息:在對多個產業推出調控措施后,汽車業已經成為下一個目標,《關于加快汽車工業結構調整若干意見的通知》已獲中央批準,最快將于本月出臺。 這意味著,國內汽車業的格局將在相關調控下出現變化,而其中可以肯定的是,作為調整汽車業結構的結果,部分企業將被淘汰,另一部分企業的擴張也將不再那么容易成行。 敏感的香港市場對此消息早有反應,在香港上市的8家內地汽車股在過去一個月中全面下跌,跌幅從3%到17%不等。其中,慶鈴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1122.HK)和吉利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0175.HK)一個月的跌幅均達17%,慶鈴汽車股價從1.29港元跌到1.02港元,吉利則從1.02港元跌至0.73港元。 港股如此強烈的反應是有理由的。經歷了兩年快速擴張后的汽車業在去年迎來了盈利低潮,全行業利潤總額下降24%,其中,40家重點汽車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跌達40%,虧損企業則上升至1155家。因此,業界對于調控的共識是,無論對即將進入的還是已經獲批的新產能,汽車業擴張的熱度都將受到打壓,而受新項目中自主創新的比例限制,中國的汽車產業結構將出現明顯的變化。 國內近40家車企 是零產量 從國家發改委以及“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透露出的消息顯示,提高汽車新項目的審批門檻和新產能投入中的自主比例將成為調控的重心。不過,專家對調控的細則仍充滿顧慮,如何使宏觀調控不破壞自由競爭的規律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張欣指出,國家調控方案出臺后的可操作性是一個大問題,對已經獲批的企業怎么審核、符合什么標準的項目能上、怎樣的產品才符合健康的結構性需要等標準都需要明確詳細地界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考慮到市場和價格的自發調控作用。 鑒于有如此多的爭議,張欣預計調控方案的真正出臺尚需時日。 一直高舉“汽車業產能并不過剩”的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則認為,單靠加強審批并不能徹底解決產業的根本問題,汽車產業結構中的過剩和不足是同時并存的,必須“對癥下藥”。 目前,在我國126家轎車生產企業中,有30至40家是零產量。賈新光的觀點是“120多家不能都活著”,排擠掉一部分,可以讓剩下的“活得更好”。 賈新光建言,如果要對汽車業成功調控,必須從三個方面下手:一是控制土地審批;二是提高自有資金率,降低銀行貸款風險;三是開放汽車資本市場。“現在三大汽車集團都缺錢,但很多錢進不來,只能單干”。 晨報記者 劉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