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潮涌香港股市 概念炒翻市場尋寶熱遍江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3日 09:41 《財經時報》 | |||||||||
港股私有化浪潮中各方各有所需: 中資股私有化是為消除股權分置改革中的一些不明朗的負面因素; 本地科技股則是在網絡泡沫破滅后維持上市已是勉為其難;
當然也更有人在私有化浪潮尖上表演財技,大賺快錢…… □本報特約記者常欣 企業在證券市場上的進進出出本是平常之事,雖然為赴上市的企業有如過江之鯽,前赴后繼不遺余力,卻也有企業心甘情愿從場上退出。香港股市近來正在被一股強大的私有化浪潮席卷著,私有化概念自然炒熱市場,一股尋寶風熱遍江湖,亦有人踩到私有化地雷。期間喜怒,自有無限風景。 各得其所 私有化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方經濟學中,在英語中的對照詞是Privatise.在股市中,私有化是指母公司向子公司的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按照一定作價,買回上市子公司的股份,百分之百擁有它,并將它從股市中除牌,也就是不再是一間公眾公司。 “四叔”李兆基旗下恒基地產(0012,HK)11月10日宣布私有化恒基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0097,HK)的細節,將以每1股恒地換2.6股恒發。該私有化價格相當于恒發每股13.23港元,比恒發截至6月底每股凈資產8.11港元溢價63.13%;較恒發停牌前報收價10.65港元溢價24.2%。 目前,恒地持股恒發73.48%。根據私有化建議,恒地將為私有化發行最多約2.68億新股,占恒地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的12.89%。在私有化完成后,恒發的小股東將持恒地股份12.74%,恒地大股東李兆基的持股量會由61.56%降至52.72%。 “四叔”不掏現金即私有旗中公司,小股東雖覺出價不免慳吝,但還算公道。 恒基發展是恒基系內今年來第三家被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前兩家為恒基中國(資訊 行情 論壇)(0246,HK)及恒基數碼(資訊 行情 論壇)(8023,HK)。 除了李兆基的地產概念股私有化,在這輪香港本地股私有化風潮中,科技電訊股成為代表力量。自科網泡沫爆破以后,香港不少科技公司業務每況愈下,股價更是一落千丈,在股市集資能力大大減低。 既然科技電訊股早已風光不再,又何必逆潮流而動,苦苦死撐?于是,一些香港本地公司希望借私有化簡化集團架構,并將營運成本降低。香港市場現時盛傳數間公司將被私有化,這些股票的共同特點就是市值相對凈資產有明顯折讓,成交偏低,缺乏集資意向及與母公司架構重疊等因素。 今年10月,最早明確私有化的當屬新世界發展(資訊 行情 論壇)(0017,HK)。新世界發展率先公布,將以每股0.75港元作價將旗下新世界信息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0301,HK)私有化,溢價達78%,估計涉及資金3.267億港元。次日,新世界信息科技復牌后,股價急速上揚,并以當日最高價0.72港元收盤,升幅高達71.43%! 一方是精簡機構,降低成本;一方是套牢股票變現,大小股東各得其所。難怪消息公布后市場以高速漲幅作為肯定和回報。 “一般情況下,母公司選擇私有化旗下子公司,是因為維持這些子公司上市地位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對其進行私有化的成本。這些子公司股票成交量低、交投不活躍,融資能力幾近喪失了。”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時報》表示。 對一個新的需要融資的項目,子公司已經不具備市場號召力了,還需要母公司‘放水’解決,這種關聯交易的數量同時還受到港交所的限制,對于母公司而言,與其這樣,還不如通過私有化收回子公司,再以母公司的名義上馬項目直接融資,從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更何況,現在香港市道較弱,母公司在這個時候出手私有化,給出一定的溢價就可以博得小股東一笑,降低了私有化的成本。 “皆大歡喜” 中石油(資訊 行情 論壇)(0857,HK)近日宣布斥資37.07億元,私有化在香港、內地及美國三地上市的吉林化工(資訊 行情 論壇)(368,HK)。其中H股每股作價2.8港元溢價15.59%。 在低靡的市場中,能將手中股票按照高溢價變現,吉化的股東們不亞于中了六合彩,自然也就惹得旁人眼紅。于是小股民們為了爭當下一只“春江鴨”,旋即飛撲到中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386,HK)旗下三家H股公司,鎮海煉化(資訊 行情 論壇)(1128,HK)、儀征化纖(資訊 行情 論壇)(1033,HK)及上海石化(338,HK)身上。 當中石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宣布將收購鎮化(市場預期以約80億元、按16.4%的溢價),鎮化小股東博得頭彩。當然,儀征化纖和上海石化的擁戴者也跟著沾了光,上石化股價被炒高超過10%,儀征更升達35%。 表面看,中石油、中石化對私有化表態的口徑基本是,私有化可有利于公司業務整合、規范關聯交易及降低成本,有利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長遠發展并提升公司整體的協同效益等等,這一點也可以從吉化第三季高達2.75億元人民幣的虧損,以及鎮化不容樂觀的業績數據得到佐證。但中資股做出此“金融創新”之舉,排隊進行私有化決不是像說得這么簡單,內地的股改政策才是源動力。 內地早前發表的有關股權分置的《指導意見》只提及A股股東,可透過股東大會自行協商,解決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但H股及B股的股東,應如何面對股改問題,這些股東又是否能獲得賠償,卻沒有在《指導意見》中提及。 沒有提及并不代表不需要做出賠償,比起A股,投資H股及B股的投資者,大多來自海外市場,問題更為敏感,如果有關的問題處理不當,將可能會引致不少訴訟的問題出現。 透過將子公司私有化,來避免進行股改時的成本增加及H股股東可能提出的訴訟,以及所衍生的巨額賠償,從而消除一些不明朗的負面因素,這樣做既維護了公司形象,又免得將來的經濟損失。 其實,中石油、中石化不僅思路對頭,對時間點把握得也很準。兩家公司此次私有化仍然依據的是目前的《公司法》。《公司法》規定私有化的要求是,“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而將于明年啟動的新版《公司法》對此的要求變為“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新法顯然降低了私有化的門檻,這也就意味著,明年將有更多的公司擠進私有化的隊伍。 招致罵名 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高利潤總是與高風險并存的,有人中彩,自然也就有人踩到地雷。因為,總還是有一些人把公司的私有化過程當作表演個人財技的舞臺。 從事電子產品設計及制造的南太集團,日前提出私有化旗下兩家上市公司NTEEP(2633,HK)及J.I.C(987,HK)。南太董事局主席顧明均給出的理由是,香港投資者“不重視工業股”,在萬念俱灰之下產生撤出香港股市的念頭。 顧明均為香港人熟悉,不是因為公司上市,而是近年他對教育事業的慷慨解囊。他曾向浸大捐款一億而轟動一時,后又有他捐款一百萬給專收低收入家庭學生的鮮魚行學校的消息,而剛好南太宣布私有化旗下公司,搞到看報紙的人差點誤會私有化與捐錢善舉是同一單消息。 NTEEP上市還不足一年半,業績尚可,為何也要搭上這趟私有化的車?在資本氛圍中淫浸了過百年的香港人眼尖得很,他們自然明白,南太集團此舉決不是單純為了趕時髦,而是能夠撈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去年4月,南太分拆NTEEP香港上市,招股價為3.88元,發售兩億股,共集資7.8億港元。NTEEP上市后即日,股價即跌穿招股價,自此一直潛水。 今年8月,在公布第二季業績后,南太突然分四次減持共2300萬股NTEEP股份,NTEEP股價在4天內急跌30%,當在股價創新低至1.14港元之際,南太于10月初提出以1.8港元全面收購NTEEP.市場指責南太有意打壓股價,以“低作價、高溢價”為私有化做準備。 南太開出的1.8港元的私有化價格較市價溢價47.5%,但卻較去年招股價3.88元低53.61%,當初在上市時認購的投資者不免怨聲載道。而只要經過簡單的加減便可計算出,若私有化成功,南太集團在一年半內,一來一回便可賺3.2億港元。 然而,南太并未因罵聲而停止私有化的腳步。為了推進私有化,南太集團大股東顧明均日前大宴二十多名香港記者。據被邀請的同行描述,顧一面為記者斟茶倒水,一面解釋南太的私有化,雖然表面和善,但對私有化作價意向堅決。他甚至放話說,若私有化不成功,日后可能減持兩間公司股票。 顧明均此話一出,那些NTEEP的小股東縱然恨得再咬牙切齒,也必須盤算自己的小賬,因為如果此次私有化不成,將來再提私有化就未必有每股1.8元的價錢了。 顧明均對此當然心知肚明,相信他也一定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為要成功進行私有化,就必須獲得最少75%出席的小股東或其代表通過,同時亦不可有多于10%的股東投反對票,而主要股東是不能在會上投票的。這種反面教材也不是沒有,兩年前恒地私有化恒發失敗就是因為沒有做好基金股東的工作。 不過,面對外界的批評,顧明均還是表現得十分從容,“各人有各人觀點,別人如何看,我控制不了。”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