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柴動力中小股東強大的“問責”壓力,熔盛重工方面的強硬表態正逐步松動,其大股東中國熔盛昨日公告分析了遲遲未上報原因,特別指出是“為支持申請證監會批準”。換言之,中國熔盛從中想表達的意向是其并非想放棄本次收購。
⊙記者 徐銳
面對全柴動力中小股東強大的“問責”壓力,熔盛重工以往在“收購全柴集團100%股權”一事上的強硬表態正逐步松動。
由于熔盛重工收購全柴集團及要約收購全柴動力遲遲未有進展,今年4月份以來,以基金、券商為代表的投資者對熔盛重工的指責、質疑變得愈發強烈。對此,熔盛重工大股東中國熔盛(HK.01101)于6月1日、5日通過港交所連發兩則公告,并反復強調本次收購交易的先決條件并未全部達成、協議尚未生效,故熔盛重工尚不必支付對價,6.3億元預付款也僅僅是交易保證金。但對個中緣由則只字未作解釋。
就在本月17日,熔盛重工有意延期實施本次股權收購的表態徹底激怒了全柴動力的中小投資者,后者擬聯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聲討”熔盛重工。
在此背景下,中國熔盛于昨日清晨再次發布公告,但言語措辭卻變化明顯。中國熔盛首先仍強調該收購協議尚未生效,并進一步解釋稱,協議的生效條件包括取得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反壟斷局以及中國證監會的批準,其中國資委和反壟斷局已批準,交易事項尚待證監會審批。
不過,正如本報昨日《熔盛重工要約“怠工”暗藏私心 全椒縣政府被陷“兩難”》一文所述,商務部及國資委的相關批文早在去年8月便已下發,證監會之所以還未審批,乃是由于熔盛重工采取“拖延戰術”遲遲不上報相關補正材料所致。
為此,中國熔盛在昨日公告中再度解釋了遲遲未上報的原因,即熔盛重工目前正在根據國際及國內的經濟形勢及集團和全柴集團的經營情況,準備涉及全柴集團的行業分布與產業板塊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和布局計劃、公司定位及治理模式、同業競爭情況、行業整合及產業升級等各方面的分析。
與熔盛重工17日向全柴動力發函內容不同的是,中國熔盛特別指出上述分析是“為支持申請證監會批準”。換言之,中國熔盛從中想表達的意向是其并非想放棄本次收購。不過,中國熔盛又再次指出,熔盛重工受到國際及國內造船和航運市場嚴重衰退的沖擊,而歐債危機造成的動蕩仍未有平穩的跡象,歐債危機對國際和國內經濟的具體影響尚無法詳細評估,故熔盛重工尚未完成上述分析的準備工作,而何時完成準備在現階段存在不確定性。依照上述表述,即便其與全椒縣政府未來在延期收購方面達成一致,還是將陷入無限期等待階段。
在市場人士看來,熔盛重工的“分析”最終無非兩種結果:一是分析后決定放棄收購;二是分析后繼續推進。但最重要的是,以“分析”為托詞,熔盛重工已將收購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何時完成分析也是其自主確定。
記者注意到,熔盛重工在要約收購全柴動力上態度“突變”,與后者的股價走勢密切相關。去年6月末,在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反壟斷局的相關批復文件尚未下發時,熔盛重工當時強調“待取得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反壟斷局相關批復文件后立即將補正材料上報中國證監會。”彼時,全柴動力股價一直在16.62元/股的要約價附近上下波動。但隨著去年9月全柴動力股價一舉跌破要約價并進入長期下跌態勢后,熔盛重工隨即將“立即上報”的表態變成了“無限期停報”。
安徽當地一位長期關注全柴收購案的人士指出,如果全柴動力股東全部接受要約,熔盛重工為此需付出最高26.19億元的要約收購款。而其本意應是想在股價高于要約價時快速實施要約收購,即無人接受要約而省下上述巨額資本開支。孰料后期大盤持續下跌,全柴動力股價去年四季度至今已長期低于要約收購價,公司股東據此接受要約已是大概率事件。更為重要的是,熔盛重工本欲通過本次股權收購掌控全柴動力這一資本平臺,但若全體股東接受要約,全柴動力還將面臨終止上市的風險,進而喪失資本平臺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熔盛重工最新作出的“分析”表態無疑值得玩味。如果“分析”的時間周期足夠長,直至大盤回暖、全柴動力股價反彈至要約價上方,那么熔盛重工的上述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熔盛重工所言的“何時完成準備在現階段存在不確定性”中的“不確定性”,或正來源于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