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瑩
自稱“被裁員工”稱,因業績不佳銷售公司將裁員70%;董事長王傳福曾宣布2015年實現產銷中國第一
在比亞迪(官方微博)(002594)汽車起步的初期,比亞迪創始人、總裁王傳福認為,中國擁有眾多的勞動力資源,在流水線上大量采用人力,比引進先進的機器設備更加節約成本。基于這種思路,王傳福在汽車生產領域引入了讓業內驚訝的“半自動化+人工”的生產模式,采用大量的人力代替機械。
此外,與現代工業生產越來越趨向于專業化、細分化不同,比亞迪采取了少見的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方式。比亞迪的產品線非常的長,它不僅生產設計車身,還生產設計汽車引擎、空調、燈具、安全帶、安全氣囊、電子產品以及汽車模具等等,除玻璃、輪胎外,幾乎所有汽車零部件都是比亞迪自產的,掌握了核心技術的比亞迪還為很多國際電子產品品牌代工。
比亞迪認為,這不僅能大量減少二三級供應商帶來的物流成本,而且也可以和比亞迪的電子產品進行垂直整合。王傳福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比亞迪現有1 萬多名工程師、10萬多名工人,今后工程師數量要達到3萬以上,工人數量要達到30萬~40萬。“我說2025年我們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車產銷企業,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心里是有底的。我憑什么?憑的就是人。30萬的勞動大軍和龐大的工程師隊伍,這就是我的資本。”
根據比亞迪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共需支出薪酬47億元。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亞迪的人力成本也成為民營企業中最高的企業之一。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比亞迪銷售隊伍的過度膨脹,在現在的市場狀況下,已經很難保證其銷售網絡的高效率。因此,在銷售業績下滑的當口,裁員或許成了比亞迪汽車短期內渡過難關的有效手段。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副教授王華認為,目前比亞迪的這種模式已經遇到瓶頸。“企業的發展需要遵守規模經濟規律,不同汽車零部件的最低有效規模經濟其實不一樣,不是所有的東西自己來制造就能降低成本。通用早期已經剝離零部件企業德爾福、福特偉世通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過分依靠廉價車型
2007年8月,王傳福宣布了比亞迪未來目標:2015年實現產銷量中國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
2005年9月,比亞迪的第一款轎車F3上市。從外形上看,F3幾乎同當時全球熱銷的豐田花冠如出一轍。這種與幾乎所有自主品牌起步時采取方式相同的“模仿”手段獲得了巨大的成功。F3在不到20個月的時間里銷售了10萬輛,成為自主品牌最快突破10萬輛銷售的車型。
然而在F3之后,比亞迪再也沒有一款車型能夠接棒。分析人士認為,羸弱的產品力,是比亞迪最薄弱的環節。事實上,產品力不強也是經銷商危機發生的一個原因。在經銷商退網前后,比亞迪推出的一系列車型并未帶來銷售的好轉,這進一步惡化了其與經銷商的關系。
在比亞迪2010年51.98萬輛的汽車銷量中,F3仍然是最主要的銷量貢獻者,占到26.39萬輛;微型車F0的銷量為14.85萬輛;而其余車型的銷量占比都很小,比如F6的銷量為5.17萬輛;G3的銷量為5.04萬輛。而在上市多年后,F3將不可避免地走向產品周期的末期。
此外,汽車分析人士認為,比亞迪過于強調開發更多的廉價車型“轟炸市場”,而不是在自身羸弱的技術能力以及設計理念上下工夫。此外,比亞迪汽車始終沒有把品牌作為其營銷的重點。在追求銷量與品牌方面,比亞迪汽車的政策始終都是圍繞銷量展開,鮮有明確的品牌塑造舉動。
而在比亞迪為世界所知的新能源車型方面,由于電動車市場還不成熟,量產化推進困難,在短期內還很難獲得收益。比亞迪的F3 DM雙模電動車和E6純電動車,目前基本上還處在示范運營階段。據了解,去年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高達幾十億元。根據公告,當年比亞迪的凈利潤為 25.23億元。
巴菲特的光環
巴菲特入股,曾經使比亞迪股價一路上漲。但從去年開始,比亞迪股價開始走下坡路。
2008年9月,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交易金額為18億港元。當時正逢金融危機最嚴重之時,巴菲特買進比亞迪港股,在分析人士看來算是“抄底”,其認購后比亞迪股價曾一路看漲。
不過,去年以來比亞迪股價出現了下跌,公司市值大幅縮水,甚至一度傳出股神巴菲特也欲拋售比亞迪股票的消息。截至今年8月30日比亞迪裁員消息爆出時,比亞迪港股收盤價已經跌至15.36港元,距離85.5港元的股價最高位,跌幅已超過84%。
今年6月比亞迪剛剛發行的A股亦表現不佳。8月30日當天,比亞迪A股收盤價25.72元,小幅上漲0.47%。
汽車分析人士認為,高歌猛進的銷售數據以及巴菲特入股后風生水起的股價,一時掩蓋了比亞迪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產品、品牌、網絡等各方面的不足。但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降溫,巴菲特入股以及新能源概念帶來的光環逐漸淡化,這一系列問題暴露出來。
■ 相關
比亞迪正在調整產品思路
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類似比亞迪現階段這樣痛苦的路吉利也經歷過,最后才決心進行戰略轉型,現在就出現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市場回歸理性,正是企業進行反思的時機,在經歷了這一輪的波折之后,比亞迪應該踏踏實實地穩步前進,潛心推出一些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提高產品品質和技術含量,盡快走出 F3、F6這樣的模仿造車的階段,推出自己的設計。”
早在2007年,最早同樣靠模仿起家、做低價車型的吉利汽車(行情,資訊,評論)就開始提出戰略轉型,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提出,要從打造低質低價的“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型,轉向著力提升品牌和技術含量,并稱不再生產4萬元以下的車型。隨后,李書福引入了大量的海歸人才,包括目前一手掌管產品規劃的吉利汽車副總裁趙福全,他為吉利規劃了一個完整龐大的產品矩陣。
在今年車市總體情況不理想的情況下,吉利依然成為極少數幾個保持增長的自主品牌企業之一。
事實上,比亞迪也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著手新的產品思路。今年下半年,它將發布搭配自主研發發動機與變速箱的旗艦車型G6,修正以前技術空心化、單純模仿的傳統汽車發展模式。
鐘師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企業,如果能夠把傳統車型做好,再加上新能源方面的優勢,就能夠保持領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