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郎振 發自北京
“前所未有的團結!”對于目前的團隊,國美電器5位高管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昨日(8月12日),國美電器副總裁孫一丁、李俊濤、牟貴先、何陽青及財務總監方巍等5名高管集體亮相,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專訪,就黃光裕與國美董事會之間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大家對國美現在的發展狀況和戰略轉型持非常認可的態度,這就是國美的未來。”一位副總裁表示。加上此前已表態的國美總裁王俊洲等人,國美高管團隊幾乎全部出場表態,并站到陳曉這邊。
孫一丁表示,經營團隊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企業發展,“我們只做正確的事情,如果看不到企業未來的發展,留下就沒有必要了。”牟貴先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同在昨日,一位“黃系”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兩點:“首先,目前雙方的矛盾是股東對企業前途命運的看法,這是股東層面的問題,應該交給股東大會來表決,和管理層關聯不大。其次,大股東對國美電器的前途和未來是非常看重的,重組董事會以后,也會與現在的管理層進行積極合作。”
對于8月下旬即將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孫一丁表示,相信包括機構在內的所有投資者,都會對現在國美的發展戰略有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為何戰略轉型?高管:資金缺口太大
據黃系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以前,黃光裕操盤國美電器時,蘇寧大概只占國美市場份額的60%。如今,國美旗下擁有國美、永樂、大中三大品牌的業務體系,卻和蘇寧只打了平手,上市公司的業績甚至不如蘇寧,這是黃光裕不能接受的。
對此說法,5名高管有話想說。
“黃總當年因經濟犯罪原因被羈押之后,我們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孫一丁說,“那時候是心亂如麻、束手無策。”
方巍說,黃光裕出事后,當時主要的合作銀行都采取了審慎態度,甚至一度停止了合作。“我們上市公司部分的整體授信額度,從60億下降到10億。那時還要面臨2014CB贖回的壓力,共計52億港元。我們進行了測算,加上2014CB,整個資金缺口達30億元以上。”
“這就是當時考慮戰略轉型的原因”,孫一丁表示。
據了解,2008年底開始,國美電器改變以往一直延續行業發展初期的以門店擴張為主的發展策略。因為這一策略雖然成就了國美的規模,但也沉淀下了一些虧損且恢復無望的門店,這些門店占用了公司大量資金和資源。國美電器2008年財報顯示,當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7800萬元,利潤率只有0.78%,降至歷史最低。
“關閉了一些虧損且恢復無望的門店后,對當時的資金壓力起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作用”,孫一丁說。
高管們稱,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國美門店數量同比下降,銷售額卻大幅攀升,平均單店銷售業績也大幅增長。這表明關閉虧損門店策略是正確的,但大股東居然指責決策失誤,很難理解。
不過,目前國美也在改變戰略,開始一定幅度的擴張。孫一丁解釋說,上市公司部分將至少開設80家門店,非上市部分至少要開設40家。“我們的前提是,在單店能力得到保證之下,重新開始謹慎的擴張思路。如果沒有單店質量的提升,是不可能保護公司利潤的。”
為何引進貝恩?高管:僅它符合條件
貝恩資本的進入,是黃光裕和國美董事會爭端的一個重要因素。方巍昨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初引進貝恩資本,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利益的結果,其中也包括黃光裕的利益,而且“大股東股權沒有攤薄”。
據悉,當時貝恩同意認購國美發行的18億港元可轉股債券,同時獲得國美董事會3個非執行董事席位。同時,國美還向老股東發行新股。兩項舉措共籌得32億港元,初步化解了現金流危機。
方巍認為,6月22日國美股票復牌是一個標志性時刻,“如果沒有融資成功,公司的經營還是極度困難的。同時,這次融資也充分保護了大股東利益。”
牟貴先透露,當時一共有十多家資本和國美有過接觸,其后談判范圍降至3家,但是,能接受大股東股權比例如此之高且不被攤薄的,只有貝恩一家。
為何大幅關店?高管:因6個月不盈利
黃光裕不僅對國美電器引入貝恩資本不滿,也對門店銳減感到失望。
據了解,當年黃光裕操盤國美時,曾定下一條鐵規:一定保持對蘇寧電器1/3的領先,一旦蘇寧規模達到國美90%,對國美將非常危險。
“現在的情況是,國美旗下擁有國美、永樂、大中三大品牌的業務體系,卻在近兩年面臨許多關鍵性指標被蘇寧不斷超越的尷尬,這是黃光裕不能容忍的。”一位接近黃光裕的人士透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市年報中發現,從2007年至2010年一季度,蘇寧的全國門店數量從632家增至962家,國美卻從726家增至859家后又減至726家。凈利潤方面,2007年和2009年,國美分別為11.68億元、14.26億元,蘇寧則分別為14.65億元、28.89億元,超過了國美。
孫一丁介紹,國美關店的原則是6個月內是否盈利。“每個新開的門店,我們給6個月時間,如果不盈利,就關掉,然后重新選擇更好的區域和地點。”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孫一丁認為,如果店面增長速度高于單店質量,那就意味著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這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和發展戰略,對未來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黃系”反駁:貝恩資本進入另有原因
對于5名高管就貝恩資本進入國美的解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黃系”核心人士求證時,卻得到了相反的說法。
該人士稱,當時國美融資時,有多家資本表示出興趣,“但是這些信息反饋到主導這件事情的高層那里之后,給我們的回答是時間不夠,根本就沒有進行談判。”
“最后只剩下了華平、KKR和貝恩”,該人士說,真正進入實質性談判的,只有貝恩一家,“說其他幾家資本的條件苛刻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進入到合同條款的談判之中,所以,另外幾家和貝恩之間就根本無從比較。”
另外,針對國美關店的做法,該人士也提出了不同看法,“6個月的時間點沒錯,這是國美以前、現在和將來始終都要堅持的策略,但不能將這一標準簡單化。關掉平均線以下的門店,單店效益確實會提高,但同時也喪失了市場占有率。”
“國美20多年一直強調以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規模為優先發展的策略,當然同時也要把精細化管理、把單店的經營效益發揮出來,這是一個長短結合的戰略目標”,該人士指出,門店的開與關,肯定要同時進行,調整是應該的,但絕對數要有上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