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將視線轉回到2004年底,當時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因從事油價投機衍生交易巨虧5.5億美元,該事件一度引發業內對于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的巨大漏洞的討論,比如“監督缺位、董事會一言堂”等等。記者查閱當時的眾多分析,當時幾乎所有專家毫無例外地將中航油事件歸咎為國企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和法人治理不透明。
也正是受中航油事件的觸動,國資委隨后便開始大力推進國企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建設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和董事會制度等等,并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期望加強央企監管。但是,4年之后的今天,越權操作等引發的衍生品投資巨虧事件再次發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國企法人治理到底結出了什么樣的果?
有業內專家表示,當時中航油的事件確實讓很多國企膽戰心驚,然而隨著宏觀經濟向好和企業發展的增速,部分企業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在投機的大潮中早已淡漠了風險意識。畢竟在與根基深厚的跨國巨頭打交道,我國企業無論在經驗、實力以及人才儲備上都不能不說還是雛兒。而那些五光十色、天花亂墜的金融衍生品中,設計之紛繁復雜、應用手段之匪夷所思、蘊含風險之巨大,可能從根本上就超出了國內從業者的“想象范圍”。何況眼下就連海外的資本高手們都紛紛落馬,更不要說剛剛進入資本市場發展的我國企業。
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在本月10日的座談會上曾對國企提出如下要求,即嚴格依法合規運作,堅持套期保值原則不動搖,也就是說國有企業在期貨市場上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不得投機交易,“只要堅持套期保值原則,風險就處于可控范圍,在套期保值業務中,期貨、現貨兩者有效結合能保證企業正常盈利。”
姜洋表示,要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制度,狠抓落實。持證企業應根據監管部門的有關指引和企業自身實踐經驗,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制衡機制,并及時對其有效性和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根據需要不斷完善,確保其持續有效。
在人才培養上,姜洋也要求國企應加強市場研究,培養合格人才,提高套期保值水平,“企業要在繼續引進合格人才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現有業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合規意識和風控能力,確保境外期貨業務合規、安全、高效。”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希望中國企業不要再動不動就被動地為別人買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