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永隆銀行爭奪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00:54 中國經濟周刊
談佳隆 一家成立于75年前的香港家族式銀行——永隆銀行(Wing Lung Bank,0096.HK)似乎正越來越受到海內外金融機構的垂涎。 今年3月中旬,永隆銀行董事長伍步高(Michael Wu)宣布他和他的家族愿意出售永隆銀行53.1%的家族股份。緊隨其后,多家港媒報出中國工商銀行(1398.HK)、中國建設銀行(0939.HK)、招商銀行(3968.HK)、交通銀行(3328.HK)、澳大利亞澳新銀行(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ANZ.AU)等多家金融機構加入競爭之列的消息。 在銀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的香港,一家小銀行的股權為何如此炙手可熱? 其實早在2007年8月,市場上就出現“建行將全面收購永隆”的傳言。《中國經濟周刊》發現,在長達8個月的“傳言期”內,永隆銀行的股價已由2007年8月的72港元附近暴漲接近100%,4月11日更是觸及紀錄高點145港元。 截止到2007年年底,永隆銀行的總資產為930.48億港元,凈利潤為13.72億港元,資本充足率為14.7%,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2.3%。 最終售價可能3倍于市凈率 3月31日,香港市場傳出消息稱,有關伍氏洽售永隆銀行股權一事,包括數家中資銀行在內的競購者已入圍最后一輪競價,出價均在該行每股賬面價值(又稱每股凈值,或每股凈資產)3倍以上。 根據永隆銀行2007財年大約53港元的每股賬面價值計算,3倍賬面價值相當于每股出價159港元。 市場預測,最終奪標者可能以超出3倍市凈率(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香港稱為“市賬率”)的價格收購永隆的股份。 《中國經濟周刊》從多方了解到,在今年4月之前第一輪報價角逐中,中資銀行的出價都未超出3倍市凈率,這不僅包括此前呼聲最高的招商銀行,也包括從2007年8月就傳出收購永隆意向的建設銀行。 3月28日,招商銀行行長辦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雖然我們從一開始就在積極爭取,但整個談判過程的難度的確要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 在永隆發出售出股份邀約之后,記者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中了解到,不少人認為這幾家中方銀行中,招商銀行收購永隆銀行對其自身發展的意義最大。 自2002年,招行在香港成立分行之后,香港一直被其視為拓展國際化業務的“橋頭堡”。 截至2007年底,香港分行資產總額已經達到港幣187億元。而更為重要的是,與其他中資銀行相比,招行在地域優勢和新產品開拓上走在前列。 例如,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憑借深港一體化趨勢愈加頻繁,招行為往來于香港和內地的個人客戶提供“兩地一卡通”產品。該卡兼有香港借記卡和內地借記卡的優點,用戶可享受兩地招行網點之間網上匯款實時到賬服務。 “但是長期以來,在港網點不足一直是招行在港進一步發展業務的‘瓶頸’,因此收購一家香港本地銀行,對其拓展在港零售業務很有必要,”一位香港資深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而永隆在香港擁有35家分支機構,確實顯得很誘人。” 在2007年報說明會上,招商銀行董事長秦曉高調表態:招行2008年將推進國際化策略,目前正在物色海外及國內的收購對象。但以目前記者綜合了解情況分析,由于出價未達到3倍市凈率,在永隆爭奪戰中,招行已在第一輪競標中出局。 與招行命運相同的是建行。4月11日,在香港舉行的建行2007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行長張建國表示:“由于估值偏高,(建行)沒有進入對永隆銀行的第二輪競標。” 在解釋何謂“估值偏高”的問題上,張建國稱,3倍賬面價值的出價對于一家香港銀行來說相對較高。 業內人士認為,由此可以推斷“3倍賬面價值”報價是永隆第一輪競標的硬指標。 于是,在第二輪競標中,只剩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澳新銀行三家。而截至《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稿時,永隆爭奪戰正處于白熱化的最終遴選階段,但市場對于誰將為高溢價埋單的分歧正逐步縮小,伴隨著交行可能淡出,工商銀行與澳新銀行很有可能將于本月30日作出最后提價。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