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劉永剛|北京報道
10月29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的亞洲人壽保險公司友邦保險(AIA)(下稱“友邦保險”,01299.HK)正式在港掛牌上市。受益于全球資本流動性泛濫及中國強勁經濟成長速度,香港恒生指數近期表現強勁,令友邦保險IPO也“水漲船高”。
據其招股文件顯示,友邦保險此次募集額度達到1383.29億港元(約178.31億美元),如果算上超額配售選擇權,最終籌資額將超過200億美元。這一額度不僅遠超中國工商銀行2006年創下的總集資1200億港元的“股王”紀錄,而且成為港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IPO。
但在這次IPO盛宴中,一向不會放過賺錢機會的中資機構卻鮮見身影,原因何在?
“爭食”友邦
根據友邦保險發布的招股文件顯示,公司于10月17日宣布啟動在港上市計劃,并將每股招股價定在18.38港元~19.68港元之間,在發行的所有股份中,90%為國際配售,10%為公開發售。
友邦保險此前向港交所提交的公告顯示,公司最終定價為19.68港元/股,即指導價格區間的上限。由于承銷商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公司新股發行數量增至80.8億股,籌資額達1590億港元(約205億美元),成為香港“新股王”。
據了解,友邦保險原計劃在香港公開招股于10月18日開始,10月21日結束。招股定價預計于10月22日公布,10月29日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場。但由于市場需求強勁,投資者認購友邦保險非常踴躍,友邦保險的母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已提前2天截止機構投資者的認購,以便有富余時間分配IPO股份。
據招股文件顯示,此次引入的基石投資者總共斥資19.2億美元(約149.76億港元)認購股份,包括科威特投資局、香港國浩集團通過旗下4個子公司認購、馬來西亞國有退休基金、香港九倉主席吳光正、香港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通過周大福以及新創建認購。
此外,AIG最大的民間股東基金Fairholme有意認購10億美元友邦保險股份。英國保誠保險集團亞洲子公司也參與了此次認購。友邦保險的國際配售部分目前已獲得近10倍的國際認購。
“贖身”有望的AIG
友邦保險IPO受到追捧,最高興的莫屬母公司美國國際集團。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全球金融危機一觸即發,當時的美國國際集團命懸一線,由于被認定為“大得不能倒下”,4次接受美國政府提供的總額高達1823億美元的貸款。
10月初,美國國際集團和美國政府就退出計劃達成一致。根據該計劃,美國國際集團將在2011年初償還所欠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借款,同時美國財政部也將采取措施,開始出售所持美國國際集團的多數股權。
根據這項退出計劃,通過友邦保險IPO和出售另一個海外子公司獲得的資金所得將用于償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200億美元的抵押債務。
也就是說,友邦保險今后增發新股的所得,可能將直接歸美國財政部所有。
目前,部分債務距離清償大限僅剩數月。為了免于變身國有企業,美國國際集團不得不加緊處置旗下資產,籌錢還債。
而友邦保險是其獲得資金的關鍵。此前,美國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曾表示,在友邦保險IPO成功和出售旗下美國人壽保險公司之后,公司已基本有能力如數償還政府援助資金。
“猶豫”的中資機構
在證券市場,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愁。
友邦保險這種“替母還債”的初衷不僅讓基金經理們表示出了擔心,還使得一向不會放棄任何賺錢機會的中資機構顯得很是猶豫。
基金經理擔心的是友邦保險把所有資金全部用來還債就不能對公司業務進行必要擴張,這必將影響股價的走勢進而影響投資則的收益。
而中資機構從開始堅決不參與友邦保險的投資到現在的模棱兩可,則顯得很是詭異。據了解,在招股期間,基石投資者全部來自境外的消息曾讓市場猜測中資機構可能缺席友邦保險此次香港IPO。
8月底,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就曾表示,至于中國人壽是否參與友邦保險在香港IPO,將視友邦保險的發行條件和定價機制,進行審慎地研究后再行決定。
然而,一位在港券商的分析師告訴記者,最新的消息是,包括中投、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泰康保險在內的中資機構都表達了投資興趣。
此前,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中資機構并非對友邦保險不感興趣,而是由于此次友邦保險IPO基礎投資者并不享有價格折讓,所以不想早早參與其中。
對此,上述分析師認為,不僅僅是對價格上的考慮,“一開始中國企業不愿意介入可能是出政治上的原因,它們不愿被認為是間接替一家美國公司在還債,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利潤很高,所以它們不愿意被排除在外。”
該分析師透露,中國人壽和泰康人壽已加入認購友邦保險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行列。
友邦的“中國故事”
據了解,友邦保險擁有內地首張外資保險經營許可證——且是迄今唯一外資保險公司獨資壽險牌照。
盡管如此,友邦保險目前在內地壽險市場上的占比尚低于10%,目前業務主要來自香港、泰國、新加坡、韓國等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在港股的融資熱潮中,可以發現具有“獨特故事”的企業往往更易受到市場追捧,而友邦保險則運用了未來將大力挖掘中國市場的“故事”贏得了多數投資者的青睞。
在友邦保險香港的招股說明會上,公司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杜嘉祺曾這樣表述: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高增長GDP和龐大人口,加上壽險市場最近的高增長、2009年僅為2.3%的滲透率,意味著中國壽險市場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杜嘉祺認為,亞太區是未來公司的重要市場,預計該區未來五年經濟增長不少于10%,“友邦保險業在亞太區滲透率低,未來將透過自然增長,增加中介人分銷網絡,以及在內地二、三線城市發展。”
另據消息顯示,在友邦保險遞交香港上市申請之后的一周即9月9日,友邦保險已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長期策略合作伙伴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計劃在中國共同開發銀行保險業務,包括銀行存款、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客戶服務等。
盡管友邦保險的“中國故事”頗為動人,但在其“還債”之后還有多大的沖動來進行擴張,借力國有商業銀行能否實現其業務突圍,這些都還尚不得而知。
基石投資者
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屬企業。基石投資者的引進實際是對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肯定,能夠給市場帶來很大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