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零售
新零售,開啟競爭新賽道
零售本是重資產,近來資本開始追逐新零售,背后的原因則是在新時代有了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后,整個經營環境和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有機會長出全新的物種。
文|錢麗娜
“新零售的誕生是因為技術發展到一個關鍵點,移動支付的成熟和普及,數據的連通使得傳統零售的產品和服務得以提升。”光速中國合伙人韓彥在“新零售·智能未來——GIIS2017億歐峰會”上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新零售的范疇很廣,在韓彥看來,新零售的興起源于兩個契機,一是盒馬鮮生采用手機端App,讓線下消費者將信任感延伸到了線上,兩者融合。另一個契機則是無人便利店Amazon Go的誕生,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全自助購物。
2017年可謂中國新零售的元年。先是帶有移動支付功能的無人售貨柜出現,接著是咖啡機、果汁機、盒飯機、圖書機、打印機、紙巾機等各種生活消費單點應用場景的出現;隨后出現以RFID為技術手段的無人便利店“Well GO”以及以人工智能為技術手段的阿里淘咖啡、Take Go,后者主要采用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傳感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絡、生物識別等技術。緊接著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借助移動支付成為各路零售爭奪的新戰場,今年6月1日誕生的猩便利又把智能便利店和無人值守便利架加以組合,形成店架協同的“便利·蜂窩”,讓消費者轉身就能買到想要的商品。
針對大數據、RFID、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新零售的推動,億歐創始人黃淵譜的觀點是“零售與技術的結合早已有之,目前所做的新零售無外乎是嫁接了其中的某一些技術,但是要把新技術做大,就需要尋找產業應用的場景。”
零售本是重資產,近來資本開始追逐新零售,背后的原因則是在新時代有了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后,整個經營環境和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有機會長出全新的物種。
正是由于新技術在銷售、物流、經營、生產制造以及供應商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零售格局,也使得零售可以越來越及時,越個性化地響應消費者的需求。
需求響應時間成為新零售的競爭賽道
如果把新零售領域的競爭比做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主干網上分布著一批大型的超市電商,如一號店、京東、天貓超市等,他們正在逐步取代傳統大賣場的功能;但是網上超市先天具有體驗不足的缺陷,盒馬鮮生通過定位3公里生活圈以及半小時送貨上門的策略,打通線上和線下來彌補這一不足;猩便利作為即時便利消費領域的新物種,它的崛起則是通過500米范圍的高密度蜂窩狀布點,通過增加觸點來深入消費場景、提升購物頻度,宛如毛細血管。
越來越密的布點其實是為了縮短客戶的需求響應時間。
“餓了么”規定30分鐘送飯到家,催生了一個一天四五千萬訂單的市場。而新便利店領域的競爭則在進一步壓縮需求響應的時間,限制在10~15分鐘的生活圈,甚至是通過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的形式轉身就能滿足需求。
在猩便利總裁司江華看來,時間上的競爭亦是回到零售的本質去思考消費者的需求。其本質是消費者看到即會產生欲望,欲望產生的那一刻只有立刻被滿足,才能產生購買的沖動。
“當貨品就在身邊,每天路過都能看到的時候,購買欲望會被激發。這就給了無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一個借助購物便利優勢發展的機會。這是傳統電商和外賣的短板,無法立刻激起人們的欲望。”司江華說,“所以說,消費者追求更好商品更好服務的本質沒有變,是不斷出現的新型商業模式抬高了用戶的需求。”
為了縮短需求響應時間,猩便利采取兩種業務形態。一種是智能自助便利店,定位五百米生活圈,影響周邊三五千人,業績提升主要依靠復購率,因此需要提高這些人群的到店頻次,實現一天兩次或是一周5-8次的到店頻率,能夠有如此頻度的便是包括三餐、上下午茶和夜宵在內的“一日六餐”。
猩便利將自己定位成“即時消費平臺”,對早餐、午餐、上下午茶、晚餐和夜宵市場的消費場景和食物需求規劃清晰。目前早餐分三、五、八元三個檔位,午餐主推便當套餐,下午茶市場主推咖啡和甜點。不同時間段的場景化選品組合,“即時”特征鮮明。
《商學院》記者在上海市長寧區的猩便利智能自助便利店內探訪時發現,除常規的便利店銷售的標準化食品飲料外,門店還提供12款左右的熱餐。葷菜如魚香肉絲,一份9.9元,素菜如蠔油香菇青菜,一份5元,另有熱飲和小食,購買時需要先下載App,點擊“店內點餐”,瀏覽餐食,勾選、付款、提交,顯示屏即刻顯示訂單號,所有的菜品均盛裝在包裝盒內交付給顧客,可在店內食用也可外帶。便利店也提供盒飯成品,推出網紅食品,有進口品牌也有自有品牌,均在手機app下單購買完成。
除了具備便利店的基本功能、以及提供差異化的生鮮食品之外,猩便利智能自助便利店中還提供吃飯和閱讀的空間,有圖書可供借閱,一借一還之間其實也是讓顧客多一次走進門店的機會。“猩便利應該是一個年輕人互動的空間,就像國外三五個年輕人在街頭喝著咖啡談笑。”司江華說。
另一條業務線是猩便利推出的無人值守便利架,截至9月底已經在15個城市布置了上萬個。無人貨架拆除了便利店的圍墻,把一些預包裝商品、標準商品推到用戶身邊,推進辦公室,重構人、貨、場三者的關系。用戶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付款即可拿走貨品。
新技術成為支撐新零售賽道的重器
“中國市場單純做2C端的平臺很難再有機會,如果沒有自有數據、物流和供應鏈,只能是市場的追風者。”司江華說。
就在新零售談到流量入口、大數據分析時,司江華說,“先有更好的商品和服務才能有線下流量的入口,而不是反之。”
好的商品和服務首先考驗的是IT系統的能力。韓彥說,“為什么中國的盒飯沒有日本的好吃?這是因為效率低,售價20元的盒飯食材成本可能不到四元,否則就虧本,而日本也許可以做到10元,自然味道好,菜量足。而通過系統和數據,可以解決現有便利店運營效率低的癥結,通過移動支付和線上線下的結合將原有的訂單翻番。”
像盒馬鮮生推出自己的IT系統那樣,猩便利也推出自己的IT系統X·Tools,店員后臺操作、門店選址、物流系統跟蹤都集中在這個系統里。有了系統的支持,供應鏈、物流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畫像可以更精確、選品可以更加貼合用戶需求;一些不必要的崗位,如收銀員崗位就可取消,集中資源在產品和服務體驗的提升上,比如增加配餐員。
打通數據是新零售的基礎。零售的新進入者在初始階段并沒有電商那么豐富的數據,需要借助互聯網電商的運營方式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數據。盒馬鮮生在門店通過支付寶結算,用以清楚地掌握用戶的購買喜好;猩便利在店內購物也需要通過App下單完成。“未來五年,可能沒有線上線下之分,所有的數據都融合在了一起。”韓彥說。
融合為一體的數據可以幫助猩便利捕捉消費者的口味,根據前端數據來定制相關的餐飯,滿足某一區域特定消費者的口味和偏好,而更好的商品和服務進一步促進了線下流量的提升。
技術推動個性化商業服務。當今,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技術都在發展中,這些技術終將會給顧客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
電子標簽在新零售中大有用武之地。原先貨品采用的是紙制標簽,最多一天修改一次,但是電子標簽可以做到每一秒價格都不同,每個人看到的價格都不同,根據消費者的購買狀態連價格也可以做到個性化。
“數據打通后的新零售未來發展應該是千人千面的。”韓彥說。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送上的一款新品你從未見過,但卻是數據算出來的最適合你的那一款,而使用以后也的確如此。
“大家都在說風口,但我覺得新零售不是一個風口,而是10年、20年甚至是30年的工程。”司江華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孫劍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