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敢于在不確定性中創造
從某種意義上看,創新的未來不是顛覆而是實現人的回歸,實質是服務于人。
文| 陳茜 董枳君
什么是“黑科技”?定義各有不同。其實,我們無須定義“黑”的標準,關注“黑科技”更重要的意義是關注其背后進行顛覆式創新探索的動力和土壤,這樣才能孕育出更多面向未來,甚至讓人“不明覺厲”的新物種。
“黑科技”是實現人的回歸
“在前沿科技領域,不是永遠有一把椅子等著你去坐。重要的椅子早就被全世界的創新者坐滿了。”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未來實驗室智庫創始人胡延平說。從某種意義上看,創新的未來不是顛覆而是實現人的回歸,實質是服務于人。“對人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命體的增益,是智慧社會的實質,也是黑科技最重要的發展維度和價值指向。”而在很多領域科技的研發,一開始跟商業并沒有太大關系。
為什么硅谷那些關注黑科技的創業小團隊之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人,除了因為這里創業者的基數大、密度高、技術起點高以外,胡延平發現他們的方位感很強,比較清楚自己所處賽道情況,是被大公司收購,還是上市,或者做技術專利售賣,已經浮出水面,下一步發展會更水到渠成。
布局“黑科技”如何把握投入產出比?在胡延平看來則是一種傳統思維,因為,不敢失敗則無法在真正前沿科技的創新領域獲得成功。“只有能夠掙到錢才去行動的思維,是一種現世主義的商業思維。這會成就一批商人、企業家,但是,注定不會成就一批創造未來的人。”僅僅不怕失敗還不夠,更進一步是探索的文化,敢于向無法用商業去衡量的新領域探索,其意義更大。胡延平認為,不應在確定性中尋找安定感,因為,這個社會越是確定,越是剛性,越會出現板結,甚至導致系統會崩塌。允許變化和不同,表面上看是亂糟糟,實際上內部有不能用秩序來表達的穩定性。
目前探索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和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中國現在還沒有像他一樣的企業家,只是局部有一些創客有這種探索精神。”胡延平說,“這是生態問題,土壤和生態的演化需要長時間進行,但是不影響我們從局部、從一點點開始做起。”
胡延平認為,當下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周期正在到來,不同技術和領域是高度相輔相成的共生體,而不是簡單的跨界,比如柔性電子、柔性皮膚、腦機接軌等是生物科技也是計算科學。所以,要判斷某一技術的發展情況,不能割裂或者只從局部觀察。
“黑科技”也需要落地
作為投資公司則更看重“黑科技”商業落地的可能性。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計越曾表示,現在很多AI公司被稱為“拿著錘子找釘子”,不了解傳統行業,不了解產業痛點和用戶需求。紅杉中國的投資組合與AI相關的可以分為兩類公司:垂直行業AI公司;有自身的核心業務,并且有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公司。這兩類AI公司的核心共同點是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并且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 計越表示,這其中內在的投資邏輯是:AI投資不能過多地討論技術,而是要聚焦其使用場景。“現在讓AI解決所有的問題還是太早了,有可能未來30年才會出現。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實現應用的可能性更高,比如醫療、金融、安防等等,從具體場景切入會更容易。”
計越曾表示,在中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SaaS四個創新周期壓縮成一體,這帶來了海量的創業機會。與此同時,計越也提醒,創業者不必去套用這些概念,商業模式能否成功運轉的根本在于是否是一個健康合理的使用場景,你的產品和服務可以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這樣用戶才會買單。
“永遠都是不到10%的公司創造90%以上的價值,在TMT行業,則是5%的公司創造了95%的回報,這個現象一直都存在。所以紅杉不關心行業有沒有泡沫,或者行業的平均估值高不高。”計越說,紅杉要找的正是這5%的優秀公司。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陸瀟波是其醫療板塊的合伙人,他曾主導投資過華大基因、貝達藥業等明星項目。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一定會出現一批中國的生物醫藥企業掛牌,事實上,這個趨勢已經顯現,美國對于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力量也越來越有認知。從紅杉的明星案例列表中不難發現,創新藥、精準醫療、IVD、高值耗材、醫療服務五大細分領域,是過往紅杉重金布局的。不僅如此,在未來三到五年,這些領域依然會是紅杉的投資重心,與以往不同的是,紅杉會在此基礎上,系統性地挖掘更多細分領域深入布局的機會。
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
有國外媒體認為,“中國的創新是基于工程而非科學,并以消費者為對象,受到提高效率的驅動。”胡延平指出,IT領域的很多企業家和創始人首要目的是盈利,而不是為了改變世界,幫助人類。確實,有些企業的理想如此,但行動時還會有偏差。所以,會出現商業無底線的現象,競爭無底線,甚至對用戶無底線。
目前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黑科技”最為熱門。穩居世界第一網絡大國之位,在智能時代到來的風口,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彎道超車的難度和時間表,不同人的態度有很大不同。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復是樂觀派。最近,李開復在MIT麻省理工學院的演講從技術、市場、產品、資金和政策等多個方面,再次表達了中國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望超越美國的觀點。他指出,雖然最頂尖的團隊仍是由美國人帶領,但中國的人工智能團隊正在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目前,從Copy to China 到 Copy from China正在變成現實。
隨著智能時代到來,胡延平指出中國與美國在前沿科技領域還存在很大落差。第一,中國企業還是商業意識而不是探索意識。第二,人才的差距。第三,資本投入的實力有限,轉化能力不足。第四,產業本身存在技術代差。比如VR、AR、MR等領域,產業占比并不低,但很多是OEM 、ODM的復制者,而不具有核心技術的迭代能力。第五、科研體制和機制導致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效率比較低下,導致大量投入浪費,資源錯配,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可持續研發力不足。第六是資本市場和環境、造血機能依然是“兩頭在外,中間腸梗阻”。
同時,胡延平認為,當下,“黑科技”在中國被重視與整個國民經濟心態以及企業家、創業者的心態變化有關。首先表現為求知若渴,在社會經濟存量飽和,需要進行結構轉型的當下,他們對思維和認知升維的需求急切。其次是更敢于創新,布局主業以外的業務,比如跟快樂有關的商業,更關注生活質量和消費體驗,對人自身的感受和意識、生存價值更加關注,而這一點也促進“黑科技”的發展。第三,則是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中國走向世界,在新一輪創新周期驅動下的全球創新產業分工和布局發生變化,企業、人才、技術和資本都在全球化。
在全球化進程之下,中國要在“黑科技”領域有巨大的創新成就,不但需要有探索精神的研究者、企業家和創業者,也需要愿意為他們保駕護航的投資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孫劍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