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之場景
黑科技也需要落地。商業模式能否成功運轉的根本在于是否是一個健康合理的使用場景,你的產品和服務可以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這樣用戶才會買單。
場景之一: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中國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2021年實現無人駕駛車輛的量產,雖然并非嚴謹邏輯推理的科學預測,但是作為整個產業逐漸達成的共識,有助于形成資源、資本、人才大力投入,促進這一預言自我實現。
文|陳茜
如今,無人駕駛的賽道進入群雄逐“路”、合縱連橫的戰國時代。未來是否會誕生一方霸主,還是保持割據狀態,留給參賽者揣度徘徊的時間并不多。
關于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發展現狀,賽道各路參與者的競爭,目前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以及未來發展,《商學院》記者采訪了研究無人駕駛技術解決方案的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吳甘沙,他曾任英特爾首席工程師,在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任職16年。2016年1月辭職創業,致力于將智能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落地。
智能駕駛技術很難一步躍進產生顛覆
吳甘沙介紹,無人駕駛和智能駕駛是兩個不同的切入點。傳統所稱的智能駕駛或智能網聯汽車是官方比較廣為接受的說法,其中包括了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更多是人機共駕,按照國際通用的級別來分,一級自動駕駛就是人駕駛,機器偶爾會發揮作用;二級是機器在開車,只不過人要去監控;三級是機器開車,人不用監控,只需要在一些突發情況提供支援。四級以上則是無人駕駛,也稱為全自動駕駛或自主駕駛。吳甘沙告訴記者,傳統汽車廠商一般是從二級、三級開始往上走,而一般互聯網造車廠商和出行服務廠商希望從四級直接開始。
智能駕駛現階段還是場景化技術,無法像人一樣學了駕照全世界都可以開車。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嚴格來說只能在封閉的結構化的高速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駛。馭勢科技所研發的針對景區、機場等環境的擺渡車,只能在封閉場景行駛,也有一些技術專門是針對物流。“它都是跟場景相關。”吳甘沙說。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被認為是四級里技術最為領先的,但需要加上一個限制,就是在城市道路上。“這本身確實也是最難的了。”在他看來,最先進、最成熟和最快落地是三個不同的維度,“谷歌可能是非常先進的,但它不一定是能夠落地的。特斯拉 Model S雖然不是最先進,但是最成熟的技術,也是可以落地的。”
2015年,谷歌的Waymo達到每開1300英里,需要有人干預一次。2016年,每開5000英里需要干預一次。美國駕駛員的平均水平是165000英里出一次小事故,每9000萬英里就出一次致命的事故。所以,現在還看不到突然躍先式能夠超越人類的水平,還是漸進發展過程。即使技術成熟了,還需要形成很好的商業模式,所以并不是一蹴而就。
技術探索期,中國有彎道超車機會
吳甘沙認為,目前無人駕駛領域合縱連橫是一個大趨勢,因為研發風險高,投入大。另外一方面,行業參與者很清楚自己的短版,在補短板時,又能保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受影響,這樣才能實現共贏的可能。一直堅持閉門造車的谷歌,在2016年也第一次與傳統汽車廠商開始合作,選擇了美國的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寶馬也先后宣布與芯片巨頭英特爾、以色列汽車供應商Mobileye以及百度、IBM開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在無人駕駛技術迎來黎明的前夜,各路群雄爭霸,傳統汽車廠商和互聯網巨頭、初創公司等合作大于競爭。
無人駕駛領域的創業團隊有一種路徑就是“先縱再橫”,深耕某一垂直細分市場,從用戶需求出發,一直鉆研沉淀,做出整套解決方案,成為這個領域真正的隱形冠軍,然后再橫向的擴展。他對于創業公司未來想象空間是,也許會存在農村包圍城市的機會。
雖然,中國在傳統汽車工業處于跟隨位置,但是,吳甘沙認為,在無人駕駛領域中國有可能彎道超車。從市場端看,中國是最大的市場,無論是汽車制造、銷售,還是出行領域。從汽車的四化——電動車、共享出行、智能化、網聯化方面來看,中國都有后發優勢。比如中國的電動車制造生產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以滴滴出行為代表的共享出行世界領先,這也為智能化和網聯化帶來機會。特別是智能駕駛跟共享化結合后,傳統國外汽車的品牌優勢將不再,因為用戶打車時候不會在意汽車品牌。
從技術端看,中國在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基礎并不薄弱。無論人工智能、大數據,包括4G,5G,無線通訊等并不落后。從智能駕駛角度,雖然中國起步稍微晚一點,但是,加速度非常快。“目前谷歌毫無疑問領先,但是,我相信這個差距可以在三五年之內被彌補。”
傳統汽車廠商的危機和出路
傳統汽車生態在一百多年時間幾乎是一成不變的生態。一輛汽車傳統車廠約賺1400美元,這輛車生命周期以14萬英里來計算,一英里的利潤為一美分,而如果無人駕駛未來承擔出行服務,摩根士丹利為谷歌Waymo預估一英里利潤為1.25美元,這將是傳統車廠的125倍,所以,摩根士丹利認為到2030年谷歌的Waymo 估值將達到700億美元。“整個商業模式和價值鏈被重構,使得價值流到了新的地方去了。傳統廠商需要做一些改變。”他說,從接觸用戶開始,在整個汽車的生命周期里面去運營用戶。再而可以做出行服務,比如分時租賃、共享汽車等,比如吉利集團投資的曹操專車。
除此以外,傳統汽車廠商在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上面其實也不可小看。今年10月,紐約州州長透露,通用汽車旗下使用Cruise公司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雪佛蘭Bolt很快將會在曼哈頓上路測試。最近,通用汽車市值又重新超過特斯拉。在2016年,通用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后,把自身汽車制造的能力整合進去,度過文化磨合期,能力就顯示出來了。“技術的獲得我認為是他們能夠做到的,因為他們有錢。”但吳甘沙也指出,汽車廠商未來要去克服的是基因、思維問題。
2021年實現量產的目標更多是一種愿望
2021年是無人駕駛技術交“成績單”的關鍵一年,多家公司紛紛把無人駕駛車輛量產目標實現定在了這一年。最早的是百度,在2015年年底宣布了這一目標。到了2016年,寶馬、沃爾沃、福特也在不同場合公布了2021年的量產節點目標。谷歌則把面向消費者量產的目標定在了2020年。不過,2017年,福特研發及高級工程副主席Ken Washington表示,將無人駕駛汽車正式推廣到個體消費者群體當中至少在未來10年還是無法實現的,只是計劃2021年為網約車提供服務。那么2021年會有一批成熟的L4級別無人駕駛汽車上市嗎?
吳甘沙表示,這個不好說。“其實我問了很多人,為什么是2021年?他們說,我們2016年開始做,五年計劃,到2021年(該有一些成績)。”可見,這個目標更多代表一種愿望,但并不是一個基于證據、嚴謹邏輯推理的科學預測。可以帶來的好處是,整個產業能夠達成共識,有助于形成資源、資本、人才大力投入,促進這一預言自我實現。“大量投入肯定會加速技術本身產值和商業化。”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孫劍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