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能否回歸合理區間?
文·本刊觀察員 文武
今年年初,國家有關部門確立了煤價合理區間(5500大卡動力煤為500~570元/噸),但是據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今年以來煤炭市場價格基本上保持在合理區間之上,只有三周回到合理區間之內,可謂“蜻蜓點水”。在煤價難以“馴服”的背后,有一些“妖蛾子”在作怪:需求側,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高債務杠桿等“灰犀牛”仍在成長,還有氣候因素對煤炭需求的異常加量這一“黑天鵝”的擾動;供給側,煤炭“去產能”機制和各部門監管趨嚴制約了煤炭供給。
但凡非理性現象,都會如浮云一樣飄散而去,供給側監管也會更好地體現我國體制的“良政價值觀”,隨著各種階段性因素皆成為過往的階段性現象,煤炭價格也會很快被“馴服”。
需求端后續增長乏力
短周期因素方面,氣候因素導致的煤炭需求異常加量將消失。去年雨季水電站來水量充沛,而今年迎峰度夏前期主要水電站來水偏枯,導致今年上半年水電出力持續偏低,7、8月份雖有好轉,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水電不濟為火電出力騰出了空間,加大了煤炭需求,據測算,今年由于水電出力不足增加的電煤消費在2500萬噸以上。與此同時,今年6月份提早進入高溫季節,7、8月份更是持續大面積高溫,電力以及煤炭需求形成異常加量。但氣候因素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當下的異常加量,也預示著后期的明顯減量,目前主要水電站蓄水正在穩步增加,水電出力狀態將有望明顯改善。隨著夏季高溫越過峰值,氣候因素所帶動的煤炭需求自然會出現明顯減量。
長周期因素方面,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支撐力度大于預期,后期將減弱。
在我國的煤炭消費結構中,大約48%進入煤電行業,16%進入鋼鐵行業,14%進入建材行業,基建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對煤炭供需形勢影響很大。
房地產市場降溫不及預期,對煤炭需求保持了較強支撐。自去年四季度開始,政府因城施策,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抑制一、二線城市的投機性、預支性住房需求,讓過熱的房地產市場略有冷卻,今年1~7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分別增長14%和8%,增速比2016年全年回落8.5和0.1個百分點,但回落幅度低于預期,尤其是上半年房屋新開工面積保持兩位數增長,從經濟基本面上對煤炭需求形成了有力支撐。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存在需求預支、建設超前等非理性成分。未來更加理性的房地產調控,應該是維持房價總體平穩的前提下,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存量住房來滿足剛性住房需求。
房地產熱度不減,帶動經濟增長及政府收入增加,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增量資金來源。1~7月份,地方政府土地收入2.34萬億元,同比增長37.3%,全國一般性財政收入增長10%;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財政支出增長15.5%,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長28.3%。地方政府預算內資金面改善,意味著地方政府搞建設的資本金增加,融資額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資金增加助力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PPP項目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爆發性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PPP項目落地規模比上年同期翻番,落地項目的進度資金也有相應保障。火爆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支撐力度強于預期,主要原因就在于房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增速皆快于理性預期,往更深層次上探究,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杠桿兩大“灰犀牛”或許還在成長。筆者認為,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行為會高度警惕,扼殺“灰犀牛”的戰略方針最終一定會得到貫徹落實,從7月份數據來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幅分別為2%和-4.9%,比上半年大幅回落,說明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傾向正在得以糾正,今后幾個月,房地產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地方融資也將受到合理控制,房屋新開工面積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比增幅都將逐步回落,導致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支撐力度逐步減弱。
優質產能釋放進程將加快
盡管煤炭需求超預期,但如果全部實有產能都充分釋放,完全能夠滿足需求,不會出現供給偏緊狀況。從目前來看,煤炭企業并沒有捂盤惜售的情況,我國煤礦以井工煤礦居多,固定成本遠高于邊際成本,在當前的高煤價之下,企業有動力擴大生產以增加利潤。然而,今年以來,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使煤炭供給受到制約:一是煤炭“去產能”實行減量置換政策,新增產能必須自行尋找更多的落后產能進行有償置換,落后產能收“彩禮”、同意“讓位”是新增產能投產的前提條件之一,這本是由違規產能承擔行業過剩責任、對關井煤礦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的市場化“去產能”機制,但在煤炭需求超預期、局部供應偏緊的情況下,這種機制確實不利于新增產能的及時釋放;二是土地、環保、安監等供應側監管全面趨嚴,長期以來習慣于在灰色地帶打擦邊球的“程序瑕疵”產能被凍結,其中有些煤礦盡管在實質上屬于優質產能,但由于土地、環保等手續不全,也被責令停產,部分煤炭發運站、洗選廠由于環保違規而停止運營;三是山西、內蒙古等產煤大省的政府管理部門對運行中的煤礦實行煤管票制度,每個煤礦出產多少煤由煤管票限定,這項制度有效地杜絕了煤礦超能力生產現象,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導致煤炭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靈敏度下降。
當前對煤炭供給的調控和監管所面臨的矛盾與問題,實質上是“三去一降一補”與生態文明建設、耕地紅線、安全生產、維持公平競爭秩序等多重目標之間如何契合的問題。實現多目標契合,首先要在全面統籌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矛盾,還要在堅守政策宗旨的前提下創新施政措施,應當區別情況、精準施策,做到以法治方式體現德政內涵、營造良政效應。如果各政府監管部門不考慮本部門施政與其他政策會產生怎樣的綜合效應,僅以程序完美交差,實質上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懶政。
可喜的是,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對煤炭供給側調控和監管給予了高度重視,在上半年新增9000萬噸/年煤炭產能的基礎上,下半年還會有2億噸/年左右的新增產能投產,另外,目前因“程序瑕疵”而停產的1.62億噸/年煤炭產能,也有望在冬季用煤旺季之前恢復生產,預計今后幾個月煤炭產能釋放進程會有所加快。
綜合以上因素,一方面,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支撐力度將逐步減弱,氣候因素所帶動的煤炭需求后期可能會有明顯減量,煤炭需求正在回歸理性預期狀態;另一方面,供給側調控和監管所面臨的矛盾與問題正在得以有效解決,優質產能的釋放進程有望加快,可以預見,煤炭價格即將回歸到合理區間。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