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這一年:煤鋼去產能目標超額完成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謝瑋|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1期)
“去產能”是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2016年年初,鋼鐵、煤炭兩行業去產能路線圖《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與《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相繼公布。
煤炭方面,要求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鋼鐵方面,明確了從2016年開始,在近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行業兼并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產能利用率趨于合理。自此,煤炭鋼鐵去產能拉開序幕。
回顧2016年,作為去產能的開局之年,成果如何?產能過剩行業是否“轉危為安”?
鋼鐵:兩位副省長年末被追責;最嚴厲問責倒逼目標達成
2016年12月23日,針對江蘇華達公司生產銷售“地條鋼”和河北安豐公司未報先建邊批邊建鋼鐵項目等去產能違規違法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公開通報了調查處理結果:給予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行政記過、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行政警告處分。江蘇、河北兩省分別對111名責任人和27名責任人進行問責。
年末嚴厲問責,可見2016年中央推進鋼鐵去產能的決心。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此后,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透露,2016年鋼鐵去產能目標任務量為4500萬噸。
國際上通常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2015年,我國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按照2015年產量測算,產能利用率不足67%。供大于求矛盾突出,鋼價屢創新低,鋼鐵行業深陷虧損困境。
2016年11月14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將“去產能”列為重點任務之首,提出到2020年,我國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噸~1.5億噸到10億噸以下,產能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到80%。
鋼鐵去產能并非一帆風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協會統計的重點大中型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70%。鋼鐵行業是化解產能過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然而,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鋼鐵行業去產能面臨著職工安置、債務處理、資產核銷等重重挑戰。
《意見》明確了加強獎補支持、完善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職工安置、盤活土地資源等一系列支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6年5月18日,財政部發布《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有關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產能方面的包括獎補資金、財稅支持、金融支持、職工安置、國土、環保、質量、安全等在內的八項配套政策以及整體實施方案全部出臺。5月底,財政部首批276.43億元去產能獎補資金下達各省份,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進入全面執行期。
不過,去產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隨著價格大幅回升,鋼鐵行業2016年上半年出現了復產潮,部分陷入停產、半停產的鋼企開始大面積復產。6月,全國鋼材產量10072萬噸,歷史上單月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當月,全國粗鋼日均產量231.57萬噸,創歷史新高。
2016年8月4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指出,截至7月底,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47%、38%,總體進度不理想,地區之間進展不平衡。少數地區對去產能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擔心去產能會影響經濟發展;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信心不足,辦法不多,存在畏難情緒;有的地區和企業因鋼鐵煤炭價格回升,去產能決心出現了動搖。
8月,鋼鐵化解過剩產能部級聯席會議開展淘汰落后、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帶隊赴地方開展專項督查、驗收抽查和調研工作,嚴肅處理一批違法違規企業。
2016年三季度,各地陸續公布了各自的化解過剩產能的目標。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全國27個省份以及寶鋼、武鋼、鞍鋼三大央企2016年公布去產能目標超9000萬噸,是國家制定的2016年去產能目標4500萬噸的兩倍之多。
11月,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截至10月底,鋼鐵行業已提前完成4500萬噸全年去產能目標任務。
寶鋼武鋼合并,重組去產能破冰
作為中國鋼鐵行業的年度大戲,寶鋼與武鋼的合并可謂備受矚目。
2016年6月,寶鋼股份(600019.SH)和武鋼股份(600005.SH)同時發布公告稱,其各自控股股東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 9月22日,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吸收合并報告書》,寶鋼集團成為重組后的母公司,武鋼集團整體無償劃入,成為其全資子公司。12月1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此次重組是業內首個集團重組與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進的央企聯合重組。
在業界,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去產能已成為共識。2015年,我國鋼鐵行業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僅為34.2%,而發達國家這一數據約為60%。
此前,寶鋼集團、武鋼集團分別提出在2016至2018年內壓減粗鋼產能920萬噸、442萬噸。2016年年內,寶鋼集團對產能任務目標“加碼”,將2016年至2018年3年內壓減鋼鐵過剩產能目標任務920萬噸調整為2016年至2017年兩年內壓減鋼鐵過剩產能1100萬噸。武鋼股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武鋼股份2016—2017年壓減生鐵產能319萬噸、粗鋼產能442萬噸。2016年武鋼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已完成。
2016年10月,在2016年鋼鐵行業多元產業發展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組局局長李冰介紹,中央鋼鐵企業去產能的工作目標是,從2016年開始,用3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5%左右,即總體退出粗鋼產能2713萬噸。這其中包含三個部分,一是企業主動壓減產能1644萬噸,二是通過兼并重組壓減939萬噸,三是利用國際產能合作向海外轉移粗鋼產能100萬噸。
煤炭:276個工作日成控產利器
進入2016年時,煤炭行業的下行態勢已經持續4年。
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隨后多個省份先后公布了去產能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在全年煤炭去產能工作中,276個工作日制度成為了調控產量的重要利器。
276個工作日限產效果立竿見影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引導煤炭企業減量生產,明確從2016年開始,全國所有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規定組織生產,即直接將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的系數后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
5月,全國25個省份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報送了實施方案,共去煤炭產能8億噸左右,涉及職工150萬人左右。其中,山西計劃到2020年壓減煤炭產能2.58億噸;內蒙古提出力爭用3到5年時間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1.79億噸;陜西計劃用3至5年時間退出煤礦76處、化解煤炭過剩產能4706萬噸。
限產效果立竿見影。2016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16.3億噸,同比減少1.75億噸,下降9.7%。
7月19日,在2016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煤炭去產能已取得階段性成果,276個工作日制度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276個工作日制度的全面執行,相當于控制了超過6億噸的產能,使得煤價實現了合理回升,讓煤企告別了“以量補價”的惡性競爭。許多煤炭工人從業幾十年來,第一次經歷了放假。與此同時,避免了更大規模的退出產能,防范因需求變化形成的煤炭緊張。
數據顯示,2016年1至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30.5億噸,同比下降10.0%。
11月23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2016年2.5億噸的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已成定局。
11月23日至26日,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第一考核組驗收抽查煤炭大省山西2016年度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山西省發改委12月1日表示,山西煤炭去產能提前收官,2016年全年退出煤炭產能2325萬噸,居全國第一位。
既要去產能也要保供應
隨著煤炭去產能工作的加快推進,煤炭產量出現回落。2016年11月2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18周上漲,達607元/噸,相比年初的371元/噸,漲幅達63.6%。
一路走高的煤價,讓失落了許久的煤炭企業業績“逆襲”。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前8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15%。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企前8個月利潤為85.79億元,而2015年同期為虧損4億元。
“煤超瘋”也觸及了煤炭下游電力、鋼鐵等行業敏感的神經。部分省市則遭遇了“燃煤之急”。2016年9月以來,湖南、貴州、云南的火電用煤庫存開始告急,三省相繼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電煤供應緊張有關問題。
一面是煤炭行業去產能2.5億噸全年目標任務有望提前完成,一面是供需不平衡導致煤價上漲。國家發改委頻繁出手應對。10月、11月兩個月內,發改委先后8次召開有關煤炭供需形勢會議,研究“抑制煤價過快上漲、穩定冬春煤炭供應、釋放先進產能”。
11月16日,發改委宣布,所有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合法合規煤礦,在2017年采暖季結束前都可按330個工作日組織生產。
11月,神華集團、中煤集團與華能、國電、大唐、華電、國投五大電力集團簽訂了電煤中長期協議。11月23日,山西焦煤集團與河鋼、首鋼、鞍鋼、寶鋼、馬鋼、華菱鋼六大鋼鐵集團在北京簽訂了2017年煉焦煤中長期合同。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認為,通過中長期合同的簽訂和實施,若把煤炭供應的基本大盤穩定下來,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去產能的規模和節奏。
涉煤央企重組提速
與鋼鐵行業一樣,煤炭行業的央企兼并重組也步入快車道。目前央企煤炭總產能8.46億噸,除神華、中煤及五大電力公司外,不以煤炭為主業的央企產能約1億噸。
2016年7月22日,中國國新、誠通集團、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源煤炭”)成立運行。國務院國資委稱,其主要任務是配合落實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促進涉煤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和改革脫困。
國源煤炭甫一成立就迅速展開了工作。8月18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在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其將持有的國投煤炭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給國源煤炭。
12月3日,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17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表示,將加快提高煤炭行業集中度。力爭到2020年底,全國形成10個左右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同時,發改委正在研究推進煤炭企業“行業內”和“跨行業”兼并重組措施,支持煤炭上下游產業,通過兼并重組,提升企業規模、延伸產業鏈、實現融合發展,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