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東江高中的教育基因重組實驗
文章導讀: 2016年11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前往惠州,對東江高級中學創造的“團結共進體”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調研。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克|廣東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7期)
2012年,為解決惠州市江北片區優質高中學位不足的問題,惠州市新建東江高級中學被納入惠州市“十大民生工程”。
落實校址、購置設備、遴選校長、招聘教師……當年9月3日,東江高級中學正式開學。一所新辦學校如何才能迅速為業界認同、社會滿意?2016年11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前往惠州,對東江高級中學創造的“團結共進體”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調研。
競合理論指導的基因重組
在東江高級中學,《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見到了“團結共進體”的首倡者——校長聶育松。面對記者,“我們要辦什么樣的教育”成了他與記者共同探討的首要話題。
“辦什么樣的教育是每個校長都在考慮的問題,但對于東江高級中學這樣一個從零開始的新辦學校,‘求解’愿望更為迫切。”聶育松說,“這是一個‘全民高考’的時代,你有多少學生上了本科線,多少學生進了‘985’‘211’,是衡量普通高中辦學水平難以撼動的‘民標’。然而,為大學輸送生源是高中教育的應有之義么?我們被潮流裹挾著前行,學生畢業時學校也會敲鑼打鼓,給家長、社會一張‘高考一炮打紅’的‘滿意答卷’,但作為‘懷疑論者’,東江高級中學開辦伊始就試圖尋找出一種真正以學生‘成人’為目標的培養模式和評價機制,‘團結共進體’可以看作是這種嘗試的核心平臺。”
東江高級中學“團結共進體”管理模式課題組秘書長張青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所謂“團結共進體”,從形式上看就是6名學生+1名教師建立一個學習合作小組;“合作”范圍覆蓋課業研修、品德修養、智力提升、體魄強健、情商提高、勞動鍛煉等各個層面,駐組的教師作為“導師”給予學生全方位指導;學校對“合作小組”實行整體考核,“團結共進體”自身則通過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動態評判優良等級。
據張青山介紹,一個班級會有若干“團結共進體”,對于年級來說,班級又是一個由多個小“共進體”結合而成的大“共進體”;相對于全校,年級則是若干個大“共進體”組合而成的更大的“共進體”。學校將“團結共進體”定義為“為了共同的目標聯合在一起,有明確的角色與任務分派,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同時對團隊富有極高責任感的人組成的群體”。近年來,學校又將這種模式延伸到教師、家長以及學校各部門,構建了“教師團結共進體”“家長團結共進體”“處室職員團結共進體”以及“領導班子團結共進體”。學校以“團結共進體”為平臺,“自主、合作、探究”,創造性地研發出“三環七步”教學模式等一系列育才新法,成為惠州市3所優秀課改學校之一。學校師生在市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累計獲得一等獎103人次和159人次;讀書、辦報、拍電影,23個學生社團活躍在校園內外;學校還承擔了近20個省、市級教育研究課題,年均教科研指數名列市內中小學前茅。2015年首屆高考上線人數完成預估指標的289%、349%、137%,2016年高考重點上線人數又比上年翻了一倍。
聶育松認為,“團結共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互幫互學”,“共進體”之間也不是簡單的“比學趕幫”,它應當是一種“競合結構”,本質上是“教學回歸教育本真,教師回歸導師角色”。“你可以將其看成是教育資源的‘基因重組’,其目的是要激活一切教育元素,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人生規劃和發展;將這一模式拓展到學生家長,則使其具備了更為廣泛和深遠的社會意義。”聶育松說。
基因重組引發的理論創新
在東江高級中學,《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能夠明顯感受到“團結共進”機制帶來的濃烈的學習氛圍和活躍的科研場域。
聶育松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合作學習研究方面,國內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合作管理研究方面,目前成果還不多見。
據聶育松分析,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現行教育體制的束縛,使得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只停留在課堂教學方面,而沒有深入觸及管理體系的內部。這也是造成改革的思想很先進、步子很緩慢的主要原因。二是目前教育評價標準還比較功利、單一,總體上還只以高考成績為主,鮮有學校敢于放開“課程”進行改革,這就忽視了其他因素對學生主觀能動、情感體驗、個性成長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實際上,絕大多數基礎教育學校采用的都是傳統的管理模式,也有少數學校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無論哪種模式,它的評價機制都以確定個體目標后獨立完成教學任務作為個體成長發展的方式,導致教師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都較淡薄,大多數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導和引領,因而成長慢、負擔重、效率低。
正因為看到了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東江高級中學特別注重“團結共進”的系統性和協同性——領導班子的決策管理研究主要包括決策民主性、科學性以及學校對處室、年級、教師的評價機制;處室職員的工作管理研究主要包括工作職責和工作方法,對所轄機構評價機制;樓層班主任的合作管理研究主要包括各樓層的工作職責、工作方法和評價機制;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老師與家長的合作及家長之間的合作;班級教師的協作管理研究主要包括各科目教師的協調,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的協調;科組教師的互幫互助研究主要包括教育教學的合作與評價;班級學生的教學管理研究主要包括學習小組的構成、分工合作,學生與教師在課堂的地位,教師的作用,教學質量的評價;班級學生的德育管理研究主要包括班干部的設置和培訓等等,個案分析則細化到某一學生、某一班級、某一年級、某一學科、某一群體。用聶育松的話說,要通過對典型個案的跟蹤研究探索“團結共進體”的本質和規律。
東江高級中學的“團結共進體”管理模式得到了業界高度評價,有關專家認為,“團結共進體”將合作教育的傳統理論和團隊動力學的現代理念相結合,從人性上調動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內在潛能,促進師生、家長與學校成長一體化,其立意深遠、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踐意義。2016年11月,這一模式成功獲得“惠州市社會治理創新十大項目評比”一等獎。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