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醫療服務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2期)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員,中國企業十大新聞發言人;曾任國企董事長、股權投資協會副會長 文顯堂
我國正在推進的醫療改革受到廣泛關注,其成敗都將對中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最近,筆者去美國省親,正巧趕上一親屬就醫,借此機會對美國的醫療狀況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希望能對中國的醫療改革有所啟示。
美國的醫療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產業。醫護人員、醫療場所、設備、藥物、保險等都進入市場接受選擇與被選擇,讓醫療資源通過市場力量實現最優配置。
其一,醫生與患者之間是雙向選擇關系。當醫生面對求醫的患者,先要問有沒有醫療保險、是哪家醫療保險機構,然后再決定是否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作為求醫者,也可選擇最好的醫生為自己提供醫療服務。
其二,醫生與醫療保險機構之間是雙向選擇關系。醫生會選擇費用支付能力強的醫療保險機構合作;同時醫療保險公司也會對醫生進行選擇,他們拒絕與醫術低的醫生合作,擔心沒病治成有病,小病治成大病,耗費更多的保險資金。
其三,美國的醫療服務團隊也基本上都是雙向選擇組合而成。例如,婦產科醫生在接生的時候,會面向市場去選擇最優的兒科醫生、麻醉師、護士等相關??漆t護人員組成一個醫療服務團隊,他們各司其職,各擔其責。同時這些醫護人員也有選擇診所醫生進行合作的權力。
美國的醫療雖然是市場化,但監管機制健全,醫療體系運行比較健康順暢。
1.醫療保險人性化。美國推行的是一人有醫療保險,全家人都可以享受醫療保險的制度。(注:“全家人”只包括配偶和子女,不包括父輩和其他親屬。)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只要有一人有醫療保險,那么全家人便可就醫無憂。
2.市場準入嚴格。美國的醫學生在獲得醫學學位后,要做5年以上的實習醫生才能申請成為一名正式醫生,然后才可獨自行醫。行醫水平高的醫生,可以申請開私人診所,而其他醫生只能去醫院當住院醫生。
3.醫療監管嚴格。首先是醫藥嚴格分開,即醫生只準開診所、開處方,不準開藥店,并且所有的醫院不準售藥,只有急診部門才可以供應藥品,以應付急需。其次是責任明確,即診所醫生與專科醫生各擔其責,在醫療的鏈條上,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由相對應的醫生承擔全部責任。
在筆者看來,美國的醫療服務體系不一定適合中國國情,但有些做法或許值得借鑒。
首先,改革醫療保險制度。一是,實行一人有醫療保險,其配偶、子女都可享受醫保待遇的制度。二是,對于不在醫療保險范圍內的醫藥費用,要實行有條件支付,體現對生命的尊重。三是,對享受醫療保險的就醫人員實行年度固定費用支付制度,廢除按醫療費用總額的百分比支付醫療費的制度。
其次,改革醫療體制。應徹底打破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大城市的現狀,將其重組成若干個全國性醫療集團,面向全國提供醫療服務,讓醫療資源惠及邊遠和貧窮地區。
第三,改革醫護人員管理制度。要本著為生命負責的要求,提高醫護人員執業準入門檻。如今,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之一,便是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不信任。中國應該借鑒美國的經驗,建立新的醫護人員培養體系,醫學院只能面向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招生,并建立一套專門的醫學學位。
第四,改革醫療服務制度。可建立類似家庭醫生的醫療服務制度,每個家庭都有一名指定的醫生為其隨時提供治療和醫療咨詢服務,避免患者因小病無處治療抑或得不到專業的建議而遭遇就醫不暢、成本過高,甚至上當受騙,從而耽誤治療。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