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跨界殺入裝配式建筑,欲通吃全產業鏈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2期)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永華 | 湖南報道
3天建一棟別墅,7天蓋一層樓,10天拼裝一座橋;相對于傳統建筑施工方式,節能70%、節水80% 、節時70%、節約用地20%、節約用材20%……10月13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在北京舉行,國內各大企業紛紛參會,這一系列數據讓人驚嘆。
在政策利好的形勢下,多家企業發力裝配式建筑市場,甚至裝備制造業龍頭也跨界殺入。此前已推廣數十年的裝配式建筑,是否真的迎來了春天?
“蟄伏20年,等到了這個機會”
2016年被不少企業視為裝配式建筑的轉折之年。
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 10 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
北京、上海、安徽、湖南等各地方政策也密集跟進。湖南省住建廳副廳長高東山稱,湖南裝配式建筑產能已經達到2000多萬平米,到2020年,湖南裝配式建筑比例要達到30%,長株潭地區2020年要達到50%。
政策利好激起企業的雄心。
“三一的目標是構建從裝配式建筑工藝裝備、PC 部品部件、EPC 總包管理、建筑開發到地產運營的全產業鏈。”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三一”)總裁唐修國稱。
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遠大住工”)總裁唐芬表示,“遠大住工蟄伏了20年,終于等到了這個機會。”遠大住工2016年度半年報分析,建筑工業化行業“天花板”幾近消失,將迎來巨量的市場空間。
預期爆棚,市場一片火熱。《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不少地方政府和企業一哄而上,跑馬圈地。三一筑工運營中心項目經理李哲龍透露,“目前,生產線上的班組長,平均月工資水平在一萬到一萬五之間,你就可以想象,人才有多么緊俏。企業甚至相互搶人,曾經有一個公司的全部生產工人幾天之內就被競爭對手出更高的價格挖走。”
裝配式建筑的優勢顯而易見。《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看到,在三一筑工、遠大住工,墻壁、門窗、屋頂均已在流水線上生產。在湖南明湘科技有限公司,整座橋梁均在工廠預制。
現場施工速度快、進度可控是裝配式建筑鮮明的特點。唐芬介紹,采用遠大住工的疊合預制技術,長沙市勞動路的一段地下管廊項目40多米的工程,施工僅僅5天,提升了10倍的工程速度。
質量可控是裝配式建筑的另一優勢。三一筑工建研中心總監馬志強說,“我們按照做工程機械產品的方式去做。比如說,要看房子怎么樣更防水,就做對比試驗,24小時淋水,就像是挖掘機在試驗場的疲勞試驗一樣。這樣的研發體系和研發思路與以前的建筑施工是完全不同的。”
采用這一方式,三一筑工生產的房子,建筑精度可控制在2毫米以內,表面平整度偏差小于0.1%,外墻面磚抗拉強度提高9倍。“墻體空鼓、開裂這些老問題基本上不可能出現。”馬志強說。
用工荒漸漸讓傳統的現澆施工方式難以為繼。馬志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今年,我去一個工地觀察,幾乎全是45歲以上的工人,而且女工的比例接近一半,這就表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力極其欠缺。”但是原來100名建筑工人的活,采用工業化方式,10人就能保質保量完成。
成本高企,裝配式建筑過去20年進展緩慢
盡管好處如此之多,當前市場似乎也達到了引爆點,裝配式建筑過去20年的進展卻極其緩慢。
多年來,直接成本高昂一直是裝配式建筑的致命傷。唐芬介紹,遠大住工1999年開始做完整的工業化房子,成本達到3000元每平米。當年,長沙的房價僅僅1000多元每平米。“這是遠大工業化建筑市場推廣的一大障礙。”
李哲龍曾在中冶集團研究住宅產業化多年。他介紹,根據中冶的項目測算,如果結構預制率達到55%,所有環節都順利推進的話,每平米增加直接成本200~250元左右。
除了直接成本相對較高,裝配式建筑前面還有其他攔路虎。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方志認為,包括設計標準、施工規程、驗收規范等缺乏全國通用標準體系,是導致新技術難以應用的大障礙。
湖南省住建廳副廳長高東山表示,要加大示范應用,可以先建立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再上升為更高的標準。在這方面,湖南省住建廳將予以全力支持。
另外,各地推廣政策不一致、配套政策不完善、獎勵政策難以落實等,也導致裝配式建筑難以可持續發展。
一項對比數據暴露出新技術的位置。作為我國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遠大住工2015年營業收入為17.61億元;凈利潤1.7億元。我國最大的建筑企業——中國建筑(601668.SH)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8805.8億,凈利潤260.6億。兩者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政府扶持,降低成本,快速規模化
唐芬認為,只有快速實現規模化,才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光憑企業做不到這一點。
上海,被視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標桿。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關于推進本市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定,2016年起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超過50%。預制裝配率達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補貼100元。
另一規定更給力:對自愿實施裝配式建筑的項目給予不超過3%的容積率獎勵。“上海的房價數萬元每平米,容積率提高,可銷售面積增加,開發商當然愿意采用裝配式建筑。”李哲龍說。
刺激之下,上海裝配式建筑市場暴增。上海市住建委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裝配式建筑落實量達到312萬平方米,較2013年翻了一番;2015年落實裝配式建筑近6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產能也年均增幅超過100%。
但并非每個地方都像上海,各地政策不一,執行力度也不同。在政策外力推動之時,行業龍頭也注重降低產品成本,獲取市場競爭力。
三一正在復制其工程機械領域的經驗,體量急速擴大。2014年,三一收購中山快而居公司,快速進入建筑工業化裝備領域,現已占據我國PC(混凝土預制件)成套裝備40%以上的市場份額。2015年4月,住建部批準三一、北方工業大學與中國建筑聯合建設住建部新型建筑工業化集成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三一在昆山投資成立建筑工業化公司,規劃總投資60億元,遠景目標是在昆山形成一個輻射長三角區域的百億級建筑產業集群。
唐修國稱,三一在裝備制造領域積淀的工業化能力已發揮作用,“三年之內,建筑工業化在質量、成本和工期三方面將可能全面超越傳統建筑業。”
馬志強介紹,在三一,機械設計早已全部實現三維立體圖紙,在這方面的基礎非常強大。三一筑工已引入智能制造技術,全程BIM管理(建筑信息模型),從設計、生產到施工全部數字化,既降低了成本,也減少了后期施工的風險。
在遠大住工全預制拼裝的遠大美宅中,唐芬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遠大住工的技術已發展至第六代,成本高不再是遠大住工的軟肋,“在高層建筑,我們的直接成本與傳統工法已經持平,整體成本低于傳統工法。地下工程,直接成本低了50%,因為施工快、后期維護成本低等優勢帶來的間接成本下降就更大。”
唐芬透露,目前,遠大已完成全產業鏈技術儲備,以此為基礎,開始對外輸出能力。2015年底,遠大住工發布“遠大聯合”產業合作計劃,全面開放品牌、技術、管理等核心資源,與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做好裝配式建筑。
“至2016年9月底,‘遠大聯合’已落地30余座城市,覆蓋京津冀、長三角、中原經濟區、絲路經濟帶、珠三角等節點城市。”唐芬稱,遠大住工的目標是到2017年完成布局,總體實現1億平米的產能,迅速形成大規模。這是其當前產能的5倍。
對話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
裝備制造企業為什么去做建筑?
《中國經濟周刊》:不少業內企業都認為2016年是裝配式建筑的轉折之年,怎么看待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情況?
唐修國:中國建筑業轉型升級走工業化道路已經獲得了廣泛共識。發展建筑工業化需要得到三大要素的支撐,一是系統性設計,二是工業化施工,三是工廠化制造。中國近千家甲級設計院和近萬家一級施工單位為工業化建筑的前兩大要素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但是寥寥無幾的裝配式建筑制造企業成為中國發展工業化建筑的短板。對三一這樣的制造企業來說,這就是機會。
《中國經濟周刊》:三一進入裝配式建筑領域已經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個制造企業能否將建筑做好?
唐修國:裝配式建筑也稱工業化建筑,核心是工業化,其水平取決于部品部件和模塊化制造的工業化水平,從而決定了整個裝配式建筑的效益指標。
三一集團在建筑裝備領域經營20余年,是建筑行業里面最擅長制造、制造行業里面最理解建筑的企業。2014年,三一進入這一領域,兩年就成為PC裝備龍頭,并且快速向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是因為我們運用工業化的思維,復制工程裝備領域的軟實力,為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今后,三一集團將發揮自身特長,借鑒在裝備制造業的成功經驗,彌補中國在部品部件和模塊化制造領域的短板,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