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創新中國、智慧經濟的重要標識”,這是李克強總理在中關村考察過程中對“創客”提出的新希望。
文|《小康?財智》記者 劉彥華
猶如一個人一樣,在發展內涵和發展方向的選擇上,中關村也可以作出多種選擇。這次,面對新一輪創業創新潮的到來,它不再甘于擁抱,而是選擇觸摸浪尖,引領潮流。
從一位特殊訪客說起
5月7日,中關村創業大街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李克強總理。在劉延東副總理、聯想集團[微博]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的陪同下,李克強總理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興致勃勃地參觀了3W咖啡館、聯想之星創業培訓教室等地。
“成為創新中國、智慧經濟的重要標識”,這是李克強總理在中關村考察過程中對“創客”提出的新希望。
“創客”,根據百度百科[微博]的解釋,它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和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他們的核心理念是用戶創新,簡單地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
在創客圈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到中關村,你不知道什么叫“創客”。在很多人印象里,中關村還是那個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電子大賣場、盜版書集散地,但其實,變化早已發生。如今,還是老地方,已不是老景象。
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北京市海淀區,當年的“海淀圖書城”已經變身“中關村創業大街”。這條長約200米的街道上,匯聚了天使匯、3W咖啡等20多家“眾創空間”。幾杯咖啡擺在桌上,投資人和創業者三三兩兩坐在沙發上談項目,這種情景在這里隨處可見。
“以前,一塊牌子掉下來,砸到10個人,9個是大學生;現在9個是創業者。”張明,標準的90后,創業大街的常客,目前正在積極為自己的3D打印夢尋找投資人和合伙人,“不需要關系,不需要背景,大家平等相待,開放交流,在這里,我們的愛好開始走向創業。”
其實,從誕生之日起,中關村就是一片創業創新的沃土,從段永基、柳傳志到王志東、張朝陽,再到雷軍[微博]、李彥宏……改革開放30多年,幾代精英在這里奮勇拼搏,成就了中國商業史上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如今,時代在變,這片沃土的選擇也在變。猶記得2014年6月12日,中關村創業大街開街儀式上,諸多領導發表了精彩講話,其中談及最多的名詞便是理想、夢想和激情。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正在襲來。“中關村要做的不是擁抱,而是要觸摸浪尖、引領潮流。”對于未來,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如是說。
在這里,很幸福
“在這里,我覺得自己很幸福。”陳強的老手機有了點毛病,又想給手機擴點內存。就這樣,他回到了中關村。
七年前,中關村是陳強戰斗的地方,那時他在中關村E世界開了一間電腦門店,每天訂貨、送貨、拉客,雖然忙碌,卻也充實。
雖然后來賣場整改,陳強的門店搬出了中關村,但是重新回到這里,他依然感到那么熟悉和溫暖。“這里的人還是那么友善、真誠。”
小老板陳強撤出了中關村,董事長孫偉力搬了進去。
6月4日,嘉華大廈C座12樓,孫偉力剛剛結束一個商務談判回到辦公室,“我們這里的辦公條件有點簡陋哈。”
一個書柜,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把孫偉力不大的辦公室裝點得滿滿當當,不過,他喜歡這樣的格局,利于激發斗志。
孫偉力,北京盛世光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關村新勢力的代表,山東濟寧起家,2005年開始籌劃轉戰北京,由于多種因素,2012年才得以正式將全部業務遷至中關村。
據孫偉力介紹,2005年,為了促進公司的進一步壯大發展,公司做出了走出濟寧的決定,具體遷至哪里,他面臨著三個選擇:濟南、北京和上海。“我們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才決定來北京的,我們是一家專業從事網絡監控軟件研發及銷售的公司,主要和學校以及公安部門打交道,北京政府資源多,并且當時中關村優惠的稅收政策也相當具有吸引力。”
“我們來對了。”來北京不到三年時間,盛世光明不僅順利登上了新三板,完成了A輪融資,還憑借2014年公安部無線WiFi管理項目,迅速擴展了自己的業務領域,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公安部的項目對我們來說就像天上掉餡餅,雖然是靠實力我們拿到了這個餡餅,但是如果沒來北京,我們或許根本就不會知道曾有這樣一個餡餅掉下來過。”提及落戶中關村,孫偉力至今充滿感恩。
感恩的不止孫偉力,還有董啟明。
董啟明的公司名為北京中訊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聲表面波器件的相關濾波器和集成終端的研發和生產,下游客戶主要來自于軍方。
在董啟明看來,他所在的這個細分行業非常不適合民營企業,公司之所以能在十年時間從25萬家底發展到市值12億左右,主要得益于中關村良好的創業環境。
“很多創業剛開始都是搞貿易,但我一開始就擺開了架勢要做研發。”董啟明堅持搞研發的決心非常堅定,但是并不容易。技術研發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然而,創業初期,公司最缺的恰恰就是資金。
不過,董啟明的運氣不錯,他創業的2005年恰逢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做強中關村科技園區的8條決定,中關村大力探索科技金融創新,金融政策先行先試。“當時,中關村推出了很多金融政策,比如信用貸款、貸款貼息等,這對像我們這樣的小企業而言,非常重要,正是憑借著這幾十萬、幾百萬的資金,我們的公司才得以運轉存活了下來。”
活下來后,中訊四方又趕上了2010年新三板試點擴容,飽受研發與資本融合之苦的董啟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新三板是科技和資本結合的實驗平臺,能夠成功登陸新三板,也是我們公司踩對了這個點。”董啟明稱,“如果我沒有在中關村,而是在其他高新園區,等它放開,我們公司可能早就黃了。”
中關村的魅力
村里人的幸福感來自何處?在記者走訪過程中,創業者普遍反映,因為中關村擁有獨特而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人才、資金、市場和政策都是“強磁場”。
“和其他地方相比,我感覺中關村管委會是真的在服務企業,真心在幫企業解決問題。”北京傳樹建材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培仁這樣告訴記者,“但是如果你要問我,中關村管委會具體為我們做了什么,我還真說不上來,只是感覺,這里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了。”
對于創業者的這種反應,中關村成長型科技企業互助促進會(下文簡稱“中成會”)秘書長張冉靜并不感到奇怪。“創業的成敗最終還是取決于企業自己,政府在做的就是打造一個最好的創業生態系統,適度扶持,而不是過度干預。”
據張冉靜介紹,中關村在打造創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便是簡政放權,壯大市場機構的力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其中率先進行的便是市場組織的改革。“近兩三年,企業協會和聯盟在中關村迅速興起,目前大概有近百家家專業性和綜合性的協會和聯盟,他們在產業中都擁有極高的話語權。”
中關村的企業協會和聯盟非常活躍,據了解,這些協會和聯盟每年都會舉辦近千場活動,包括政策解讀、市場拓展以及融資服務等各種專場活動。
“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創始人多為技術出身,他們的技術思維很強,但市場思維較弱,在我接觸到的企業中,基本上十家有八家面臨市場拓展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張冉靜絞盡腦汁,除了盡可能多組織一些企業交流會外,下一步,她計劃聯合全國上萬家協會,搭建一個大平臺,互通有無。“企業只有有了市場,才能快速成長。雖然我們是北京的企業,但我們的市場在全國。”
對于企業聯盟、行業協會的積極努力,北京世紀偉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雄志表示認可,“企業確實從中得到了實惠,包括物質上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獲,經營資源的問題、融資的問題、市場的問題,等等,大家都可以探討交流。很多問題可能并不難解決,只是你缺少一個幫你捅破窗戶紙的人。”
如今創業起步簡單了,但要真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并發展壯大,仍是擺在所有創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而這一點,正是中關村一直以來致力解決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汝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創業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鼓勵創新,寬松失敗。此話好說不好做,為此必須要做制度性的設計。“我們一直認為產業革命源于科技創新乘以金融創新,我們一直打造全產業鏈的金融生態,包括企業從死亡谷到發展的過程當中,設立從天使投資到創業投資到并購等方面扶持引導企業為科技企業金融發展方面的措施,推動科技金融的發展。”
中關村多年來形成的創業氛圍,是其獨一無二的持續競爭力,也是中關村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關鍵。
此外,企業和企業家精神是中關村最重要的資源和核心價值,柳傳志帶領聯想從中關村起步,扛起了中國電腦行業大旗,自強不息,求實創新,最終成功并購了IBM[微博]的PC業務,打破了“蛇吞象”不可能的預言。用友軟件的王文京始終專注于財務軟件的開發,堅定不移的專業化選擇,使用友利用中國財務制度的特殊性,有效避開了盜版軟件以及國際化軟件公司的沖擊,并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國內財務軟件領域的一朵“奇葩”。
在中關村,優秀的企業家數不勝數,在各自的產業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社會變革和制度創新。或許數字更能說明問題——聯想,從誕生到實現100億元的銷售收入用了20年;百度,用了不到12年;小米公司才用了不到3年。
那么小,那么大
海淀園、昌平園、順義園……中關村究竟有多大?
北京地鐵四號線有一站名就叫做中關村,那里便是“電子一條街”所在的位置,曾經這里能代表整個中關村,而如今,這只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零星一角。
2012年10月1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以后,中關村便形成“一區十六園”的空間格局,這意味著中關村示范區的面積達到488平方千米,而北京東城區和西城區的總面積才只有90多平方公里。
創新代表未來,創業孕育希望,中關村已經成為創新創業風向標,并且隨著中關村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其示范輻射效應也在不斷增強。有數據顯示,2014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3100多億,同比增長10%,占全國的40%,80%輸出到北京以外的地區,境外分支機構超過一萬家,企業的總收入75%左右貢獻給了北京以外的地區。此外,眾多的產業聯盟和協會也在對接京津地區,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超過了1000家,天津500家,已經形成了自主創新在中關村開花,在全國結果的局面。
打造某某地的“中關村”,打造某某產業的“中關村”……隨著中關村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尤其是,新一輪創業潮中,中關村引領潮流的定位和地位的確立,全國再次掀起了一股學習復制“中關村模式”的風潮。
不過,正如中關村人所言,中關村良好的創業環境非一日之功,各地在發展中可以借鑒,不能完全復制。
Tip
中關村大事記
1980年10月23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春先與6名科技人員成立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拉開科技人員面向市場、自主創業的序幕。
1987年,以“兩通兩海”(即四通公司、信通公司、科海公司、京海公司)為代表的近百家科技企業聚集在自白石橋起沿白頤路(今中關村大街)向北至成府路和中關村路至海淀路一帶、東至學院路,形成大寫的英文字母“F”型地區,被人們稱為“電子一條街”。
1988年5月20日,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由此,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正式成立。
1994年4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將豐臺園、昌平園納入實驗區政策區范圍。
1999年1月,電子城、亦莊園納入實驗區政策區范圍。從此,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形成“一區五園”的空間格局。
2006年1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關村科技園區進行調整,包括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德勝園(含雍和園)等,形成了“一區十園”的空間格局。
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關于同意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發布,明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新定位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12年10月13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由原來的一區十園增加為一區十六園,包括昌平園、平谷園、懷柔園、密云園、延慶園等園區。
中關村純干貨
《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2015-2020年)》要點梳理
五大發展目標
1.國內外高端創業人才高度聚集。形成以“創業系”、連續創業者、“90后”創業者、海外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中關村科技創業者超過20萬人。
2.各類創業群體高度活躍。領軍企業、高校院所成為孵化創業者的搖籃,大企業創業人才溢出效應凸顯,“創業系”超過50個,新興產業領域高質量創業企業超過10萬家。
3.創業金融服務資源更加豐富。中關村天使投資案例及投資金額占全國一半以上,天使投資人超過3000名。新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超過100只,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通過銀行、創投、擔保、保險、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機構,為5000家以上優質創業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4.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超過500家,創新型孵化器超過80家,在海外設立的創業服務機構超過50家,培育1至2家創業服務機構上市。直接服務創業者的創業導師超過1000人,創業咨詢專業機構超過100家,創業咨詢師超過1000人,青年創業公寓超過20家,創業社區超過10個。
5.以創業為榮的理念深入人心。高校院所、投資機構、新型孵化器等主體舉辦的國際性、全國性創業大賽、創業沙龍、創業培訓等創業活動超過2萬場。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文化蔚然成風,大公司骨干投身創業成為一種潮流,連續創業成為一種工作方式,形成“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創業觀。
七大工程
1.高校院所“育苗”工程,推動高校院所成為培育青年創業者的大本營。
2. 領軍企業搖籃工程,支持領軍企業成為孵化創業企業的“超級航母”。
3. 創客組織筑夢工程,為創客組織營造蓬勃發展的環境。
4. 創業人才集聚工程,建立聚集全球高端創業人才的生態圈。
5. 創業金融升級工程,推動中關村天使投資發展,完善創業金融服務體系。
6. 創業服務提升工程,推動中關村創業服務業快速發展。
7. 創業文化示范工程,大力弘揚中關村創新創業文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