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學院的MBA教育發展至今只有20余年,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本身實力也愈發增強,一線商學院更是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中國影響力”。然而,中國MBA教育同樣也在時代的變遷中迎來一波波挑戰。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微博]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林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針對近期關于MBA教育以及中國商學院未來發展的熱點問題逐一回答。
《國際金融報》:近年來,隨著MBA報考的持續火熱,以及學校擴張加劇,中國的MBA也出現了忽視質量、學生越來越年輕、缺乏實戰基礎等危機,您認為這些問題未來是否影響中國MBA教育質量?
周林:隨著MBA項目的不斷成熟,其實我們的生源也在不斷成熟。我認為MBA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在不斷提高的,求學目標也更加明確。正因為有了MBA招生制度的不斷改進,從曾經純粹靠分數取人,到現在更注重工作經歷、學習背景的考核,讓更多的年齡較大,考試實力不像過去那么“學霸”,但實際工作能力更強的學員可以參與到MBA的學習中。因此,我認為總體生源質量是在不斷變好的。
《國際金融報》:如今自主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商學院MBA項目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培養創業者還是企業高管成為了爭論的焦點,您是如何看待當前中國MBA項目在培養目標上的定位的?
周林:我認為商學院培養的是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商界人才,但具體到底是創業者還是高級管理人員,其實這并不是特別重要。這是MBA學員自己的選擇,商學院只是提供機會。而從經濟發展來看,我認為未來我國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整個經濟業態的變化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于在大公司做高管,而樂于自己創業。商學院并不會對學員設定具體的發展目標,畢竟創業在MBA學員中還屬于比較小眾的一撥,做到最終成功創業也并非易事。我認為商學院更需要強調的是培養企業家精神,這無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從事企業內部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國際金融報》:近年來許多創業孵化基地興起,這些孵化器同樣有產學研資金的支持,因而被許多人稱作“新的MBA”,甚至有人認為商學院的MBA是一種過時的教育方式,創業孵化基地對創業者更為實用。您怎樣看待這種觀點?
周林:一個國家要真正成為創新型國家就要有很好的生態環境,這個生態環境里面應該是有多種不同機構,并不是單純的孵化園區或者商學院可以獨攬的。商學院和創業孵化基地的定位有所不同。商學院并沒有對學員的創業設定具體目標,我們更多地是激發學員的創業熱情,為學員提供創業方面的教育。而孵化園區就有具體的目標,希望企業來了就能夠成功創業。這些都是整個創業生態中需要互補的不同機構。
《國際金融報》:有志于創業的人最后的項目落戶還是要去孵化園區,那么商學院可以提供給有意創業的學員什么呢?
周林:商學院可以提供創業者更多的幫助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創業過程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很多成功的創業者是在商學院找到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而不是在創業園區。另一方面,一般從有創業的想法到真正執行之間是有一段迷茫期的,在這一過程中你需要指導,商學院便可以提供各種平臺,業界企業家、學院教授、校友都可以成為你的創業導師。總體而言,商學院并不是惟一幫助人們創業的機構,但確實是非常好的機構。
《國際金融報》:如今歐美的在線MBA非常走紅,除了商學院本身,比如哈佛會提供基礎商務在線課程項目,像大型網絡公開課Mooc也會在線上提供全套MBA課程,您認為這對傳統MBA會造成怎樣的沖擊?未來中國的MBA是否也會逐步“上線”?
周林: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把知識傳播到更廣泛的地方,尤其對第三世界國家,MOOC給了那里的人們更多感受頂尖商學院課程的機會。但在線教育要替代傳統教育目前還是一個不確定事件。從在線教育最近兩三年的發展看,真正通過在線教育獲得系統完整的學習機會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我認為在線教育更多的作用更像“廣告”,使得大家通過在線課程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頂尖商學院課程質量的優秀,也更加堅定報告的決心,而一些中小型的商學院也可以通過在線教育擴大名聲,但截至目前還沒有哪一家商學院用在線教育完全替代傳統教育項目。
我認為未來中國也是如此,在線教育要替代傳統MBA課堂教育不太可能,但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和手段使得原來的教育更加有效。比如,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些知識點很明確的課程,比如財務分析、統計決策等灌輸給學員,教師可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放在軟實力的教授上,比如人與人的溝通、領導力的體現等,這類課程必須通過互動場景完成。因此,我認為在線教育并不是一種對傳統MBA教育的顛覆,而是一種補充。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