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8日訊(記者關婧)今日,2015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由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編輯出版的《中國信用發展報告(2014-2015)》信用藍皮書也同時發布。
2015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專題研討現場 寇宗輝/攝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 寇宗輝/攝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在專題研討上做主題發言,她指出,應該建立征信和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以下為發言實錄:
左小蕾:我首先講一下互聯網+金融,這是非常時髦的概念,我們先講一講這個概念。第二我們講一下互聯網+金融風險。第三我們講一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誠信體制建設。
首先互聯網+金融,為什么有這樣的提法,互聯網的滲透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中國,這種基礎互聯網技術和IT技術信息化的發展十分迅速。我們現在有6.5億的網民,5億智能手機用戶,這種互聯網的滲透、信息化工具的發展覆蓋面非常廣。
2003年中國網民的數據0.79億,網民滲透率4.6%,2014年6.5億,滲透率是48%。這種滲透對中國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互聯網虛擬的架構,突破了所有物理上的時間和空間,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在互聯網虛擬概念下的統一市場,也叫做“巨國效應”的顯現。
“互聯網+”就出現了。怎么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怎么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互聯網+各行各業,以前我們說的比較多的是網購電商,現在各行各業都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下,在互聯網的概念下去拓展。當然也包括金融,各行各業。
現在有一個段子說的非常好,郵局不努力,順豐[微博]就替它努力。通訊行業不努力,微信就替它努力。銀行不努力,支付寶[微博]就替他努力,出租車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它努力。所以李克強總理說,“互聯網+”站到風口上,中國經濟就飛起來。所以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實際上互聯網上的金融活動早就開始了,無非是通過終端計算機,把個人電腦在互聯網上連起來。過去所謂的網上支付、移動支付,其實這些都是互聯網上的金融活動。包括大家說的炒股票,網上開戶,網上交易,早就是一個普遍的網上金融活動。但是我們現在說的,互聯網+金融,有它特定的概念,或者一個新的概念。
現在所謂互聯網+金融,主要在4個方面體現。第一個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第二余額寶[微博]代表的理財活動。第三以阿里小貸為代表的網上小額信貸。第四個就是以P2P債權和股權眾籌為代表的網上信貸和股權融資的活動。如果概括起來的話,我們現在互聯網+金融的活動主要是體現在這幾方面。
第三方支付我就不說了,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金融屬性的網上支付。最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起到了信用擔保的作用。第三方支付把中間雙方可能違約的情況,在支付環節起到了某種擔保的作用。所以第三方支付就避免了很多的信用糾葛。
余額寶理財這種產品,實際上某種意義上就是把貨幣基金這樣的產品拿到網上操作。
但是P2P和股權眾籌還是有很大的新意的。P2P是眾籌借貸的概念,通過互聯網比較對稱的信息,這個人需要錢,那個人有錢就可以投資。實際上它是金融托媒的現象,它是一個端對端的交互方式,所以它沒有通過銀行,也沒有通過其他的金融機構。這是它的第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第二通過信息化,互聯網累計的數據挖掘,可能讓數據的真實性和轉化價值得到提升。在這樣一個新的模式下,P2P就出現了,線下金融活動可以拿到線上操作,出現了多對多,參與者廣泛,借貸關系密集復雜,跨越地域和關系網絡,陌生人之間的互聯借貸活動,充分發揮資源的配置作用。
P2P是一個平臺,中間有一個平臺,不是說這兩個人直接就可以對接了,中間缺了這個平臺也會有很多的問題。P2P的平臺,實際上是中間服務商的概念,為網絡借貸雙方提供信息交流、信息價值認定和其他組成交易完成的服務,包括信貸信息公布、信用審核、法律手續、投資咨詢、借貸追償和其他增值服務。P2P平臺不作為借貸資金的債務債權方。
另一個就是股權眾籌平臺,中間也是有一個平臺進行操作。我們注意到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信息化發展對接金融領域以后,確實是一種獨立于正規金融機構體系之外的金融行為。作為普惠式金融的有效補充,是一種理念和方式的革新。
互聯網+金融普惠性的效果非常明顯,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們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中,在這方面的意義是最大的。首先普惠性體現在運營模式,是民間眾籌。過去傳統的普惠式就是小額信貸。從服務方向,互聯網普惠式體現在資金既服務資金的來源方也服務資金的使用方。傳統的普惠式金融更多地關注資金的使用方。在數據信息方面,以大數據為基礎降低信息不對稱。普惠性作用是非常清楚的,有利于中小企業的融資。在某種意義上也沖擊了傳統的金融行業。
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方面,互聯網本身就有風險,金融又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互聯網風險和金融風險疊加了。互聯網金融風險,一個是法律風險,原則上沒有債權債務的角色,但是延伸的P2P概念,產生了很多觸碰法律邊界的風險,比如說非法集資、龐氏騙局、變相證券交易、P2P的貸款證券化產品的合法性、用支付寶積分兌換商品是否虛擬貨幣、余額寶等影子銀行具有商業銀行儲蓄性質但并未納入一般存款管理等。這些都是跟現在的監管和法律相違背的。
互聯網金融發展,實際上在一個沒有事前的政府行為干預下,蓬勃發展。正因為沒有這樣的監管,所以魚龍混雜。我們事中事后監管體制缺乏,互聯網金融橫空出世,監管主體并未事前能夠設定,監管缺位。
我認為這么多風險,現在應該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體制建設,相關部門都發布了監管條款,至少比較清楚了,銀監會對P2P進行監管,證監會[微博]對股權眾籌進行監管,人民銀行[微博]總攬征信體系的監管。
事中事后監管體系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的準入資格、準入標準等做出明確的規定,對平臺模式和交易模式做出明確規定,對中間賬戶進行監管,對中間賬戶的資金進行監管,應該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另外一個建立信用評級體系,最近有很多關于P2P、眾籌平臺的評級和報告。當然有很多爭議,但是不管怎么樣,這個信用評級體系是要逐漸完善的。
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風險防范措施就是要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前面的風險實際上都是誠信缺乏的表現,所以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是要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同時,應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金融全面進入央行[微博]征信體系,實現信息的共享。要利用征信體系加大對失信的懲罰力度,包括市場的退出機制,如果失信的話就應該受到約束等等。建立征信檔案系統,配合征信體系要建立大數據分析體系,對這些東西進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最后的利用。
如果我們能這樣推進,互聯網金融一定會健康發展,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