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日企加速布局東南亞
《中國經濟周刊》編輯 朱禁弢 | 編譯
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首相能來參加一家購物中心的開張實屬罕見。近日,日本永旺集團在當?shù)赝顿Y的永旺購物中心的開張,現(xiàn)任首相洪森前來剪彩。作為金邊最大的商貿綜合體,永旺購物中心擁有溜冰場、保齡球館、電影院等娛樂設施。對于洪森而言,這個購物中心是日本在柬埔寨投資的標志。當然不僅在柬埔寨,目前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都在吸引日本企業(yè)的海外投資,日元正潮水般涌入東南亞各國。
日本發(fā)力投資東南亞基礎設施
在經歷高速增長(見右圖)后,2013年,日本在東南亞各國的投資總額翻了一番,達到2.3萬億日元(約240億美元),這其中部分金額來自日企對當?shù)仄髽I(yè)的并購。與此同時,日本企業(yè)將本用于國內投資的錢節(jié)省出來,籌集了約229萬億日元的資金池用于對東南亞地區(qū)的投資。
軟銀是日本的一家移動通信運營商和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于工廠產業(yè)的投資,包括網絡和電信。軟銀CEO孫正義剛剛憑借參股公司阿里巴巴[微博]的上市,身家漲至166億美元成為日本首富。今年10月22日,軟銀宣布對印度尼西亞電商Tokopedia投資1000萬美元;東芝[微博]集團也宣布,計劃5年內對東南亞投資10億美元。而早在2013年,三菱日聯(lián)金融集團(日本最大的銀行)就以5360億日元收購泰國銀行業(yè)巨擘大城銀行72%的股份。
另據中新社今年10月20日報道稱,日本政府已設立“海外交通·都市開發(fā)事業(yè)支援機構”,該機構可動用金額約為1100億日元,將以日本企業(yè)對東盟諸國等東南亞市場的基礎設施投資為中心開展支援工作。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本政府為上述機構的最大出資者,出資額為585億日元,且為該機構擔保約為510億日元的資金;此外,包括日立、東芝、三井物產、三菱商社等50家日本企業(yè)則出資50億日元;官民合資約為1100億日元。
除此之外,日本銀行業(yè)也瞄準了東南亞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缺口。今年9月29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17家駐海外銀行正融資5億美元用于越南道路建設。據悉,此次融資是為建設約80公里長、橫穿越南港口城市峴港的高速公路,該項目預計將于2017年完成。
三菱日聯(lián)金融集團是此次融資團的帶頭人,融資額為1.5億美元。其中,橫濱銀行和千葉銀行等14家地方銀行共融資3.1億美元,創(chuàng)日本地方銀行至今在海外基礎建設項目上最大融資額。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開始了對東南亞的第一輪投資,當時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泰國、馬來阿西亞和新加坡的汽車和電子工業(yè)。在199—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后,日本企業(yè)對東南亞的投資停滯,轉而將投資目標聚焦于擁有數(shù)量巨大且相對廉價勞動力的中國。
然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再加上中日政治關系“過冷”,日本再次將目光轉向東南亞。相比之下,大多數(shù)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印尼等經濟相對落后國家人工成本較低,從而成為日本制造業(yè)的外移目的地。
2013年,日本對中國的投資幾乎下降了2/5,對柬埔寨等國的投資卻大幅上升了。盡管中國仍然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日本企業(yè)去年在東南亞的投資幾乎是對中國投資的3倍以上。同樣,對于東南亞國家來說,日本仍不失為一個與中國討價還價的重要籌碼。
制造業(yè)外遷,日本或淪為“包租公”
日本在東南亞投資也遭到了指責。一些評論人士擔憂,日本的銀行在東南亞的投資有些草率,有可能會曇花一現(xiàn)。2013年,日本中央銀行開始增發(fā)貨幣以購買債券(量化寬松政策),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消除通貨緊縮,刺激經濟增長計劃中的一部分。央行[微博]的購買行為使日本的銀行持有大量現(xiàn)金,他們將大約15%的資產作為放置于日本央行的超額準備金(這部分僅賺取微不足道的利息回報)。由于日本的貸款需求仍然低迷,日本銀行轉向尋找國外借款人。日本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發(fā)放貸款規(guī)模增速迅猛,僅2012年底至2013年6月,跨國貸款的余額就高達4650億美元。但如果日本央行改變貨幣政策,貸款規(guī)模則可能會下隨之下降。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希望當?shù)仄髽I(yè)多在國內投資。量化寬松政策使日元走弱,將可能擴大日本出口,使得在日本國內投資更具吸引力。但加速的人口老齡化表明日本國內市場需求正在萎縮,人們建立新工廠的意愿受到影響。
盡管相機制造商佳能[微博]最近表示要增加其在日本的產能,但并不是每個日本企業(yè)都有這樣的想法,比如汽車制造商三菱汽車,正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立新工廠。“由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日本企業(yè)比以前更看重利潤”,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羅伯特?費爾德曼說,這使得日本企業(yè)更看好境外投資的獲利前景。
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制造業(yè)企業(yè)遷移至國外,日本的出口也受到了影響。德意志銀行估算,由于日本在境外生產商品而非在國內生產并出口,這部分境外投資加劇了日本的貿易逆差。在日本企業(yè)為鼓勵國內產品出口而給予出口廠商補貼的情況下,2012年這部分貿易逆差仍高達16萬億日元。當年日本全年的貿易逆差僅為7萬億日元。這意味著日本企業(yè)從境外投資獲得的利潤,遠不足以彌補這部分投資所造成的外貿賬戶失衡帶來的危害。而如果當前日本海外投資規(guī)模繼續(xù)上升,將繼續(xù)擴大日本貿易赤字,這將使日本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東京富士通研究所的馬丁·舒爾茨說,日本有變成“包租公”的風險,從而變成靠向海外出租自己的資產從而獲利的國家。這意味著,盡管日本國內亟須投資推動國民收入增加,但日本企業(yè)不愿意在國內投資,而是著力發(fā)展海外投資。這將使日本靠“出租”海外資產獲利維持生活,而非分享國內經濟增長產生的果實。
即便有可能陷入這樣的境地,日本企業(yè)似乎不以為然。柬埔寨首都金邊郊外就有一個新建的工業(yè)園區(qū),吸引了不少日本的制造業(yè)企業(yè),包括制造手機振動馬達的美蓓亞公司以及制作調味品的味之素公司。新租戶魚貫般入駐,該產業(yè)園區(qū)現(xiàn)在處于三期發(fā)展中,工業(yè)園區(qū)的主管日本人植松宏(Hiroshi Uematsu)坦言:作為一家私企,必須要早作打算。
(編譯自《經濟學人》2014年11月1日)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